日前,重庆市某大学编写的《新编实用扫盲教材》里,对现代人扫盲的范围进行了新的定义。包括不了解用电常识、不遵守红绿灯等等均被纳入“文盲”范畴。“文盲 ”定义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发起了“华语世界文盲”评选,余秋雨在榜单中意外登顶。(12月15日《新华网》)
余秋雨是“华语世界文盲”之首?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玩笑。要知道,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余秋雨可是有其辉煌的一页——学者散文。无论“文盲”是字典中“不识字的人”的解释,还是发榜者说的“在自己的文化态度上仍然处于盲目状态,也就是说还没找到自己道路的人”,余秋雨都不应该在这个榜上,更遑论榜首。可为何结果偏偏如此呢?只能说,在话语权严重不对等的当下,这是公众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对对等话语权一次有力的呼唤。
尽管我们拥有言论自由权,可这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自怨自艾似的话语权,并不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解决实际问题。说到底,我们的话语只有“自由”而没有“权”。我们只能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的话语表达。可所谓的专家情况则完全不同,各地演讲不断,自然出场费、好处费没少捞,而其却往往又成为某些利益群体或集团的代言人,为人民币服务根本就不顾及人民的感受。可是,另一方面,他们的言论却又占据主流的地位和影响力,弄得学术界乌烟瘴气,令公众所不齿。尤其是在重大事件上,这些所谓的“公众知识分子”则往往不能很好地诠释自己的情感,继而导致公众的反感,才有了“秋雨含泪”,也才有了秋雨乃“华语世界文盲”的恶搞。(龙敏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