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山寨春晚”今年正准备卷土重来。近日,山寨春晚的组织者老孟拿到北京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的演出许可证,而且有商家愿意兜底“买单”。
但“山寨春晚”这个名字随着审批需要换成“民间春晚”,这让老孟有些惋惜。据《京华时报》
应坚守“山寨”底线
可以说,“山寨春晚”最大的卖点就是草根,在这个舞台上,大腕与普通老百姓一样,谁能带给大家更多快乐,谁的节目入选几率就更大。
所以笔者觉得“山寨春晚”应以“山寨”为底线,务必多些坚守,保持这台晚会的初衷和原则——当然更多的是拜托相关部门手下留情,别将这场原汁原味的晚会异化。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千万网友的厚望,才能真正向传统春晚发起没有战书的挑战。王勇
叫什么并不重要
时隔一年,“山寨春晚”虽然不得不更名,但有了审批许可,一切都变得名正言顺、光明正大起来。
当然,仅仅拿到个审批许可是什么也证明不了的,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叫“山寨春晚”还是“民间春晚”。重要的是,承载起全国数以亿计的草根期待之后,这个另类春晚能奉献给我们什么样的内容?是针贬时弊,贴近生活,还是如某些大电视台的晚会一样,只会高歌猛进,离题万里?澶啸
我看已背离“草根”
据报道,现在这台春晚正在找电视台合作,而且声称“不排斥商业目的”。依我看,“山寨春晚”正逐渐背离了草根性。
当然,市场环境下不必患上商业恐惧症。然而市场经济并不是全然商业化。以山寨春晚而言,应该是娱乐性为主,可以有部分商业考虑——毕竟组织一个活动是需要经费的,但其商业考虑应该有一个度,应该牢牢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像现在这样大声言利,无论如何都显露出与草根性的远离。
这或能说明,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还缺少那种真正的乃至是职业性的玩家,而众多的粉丝,也自觉不自觉成了组织者谋利的工具。
乔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