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尊敬的前辈杨宪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我所尊敬的前辈杨宪益
2009年12月18日 10: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我结交的谊在师友之间的学人中,杨宪益先生是我十分尊敬的有学问的前辈。

  杨先生是翻译的大家,他一生乐此不倦,且取得巨大成就。他将《红楼梦》由中文译为英文,这是最为翻译界钦佩的。

  我最早知道杨宪益先生的大名,不是读了他的专著,而是读了他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的一文,题为《关于“白猿传”的故事》。我很感兴趣,剪下保存了几十年。文章从广西发现南方巨猿头骨化石,联想到唐代传奇《白猿传》,其地理背景也在广西的桂林,“桂林附近岩洞过去即有巨猿传说,而且唐代人还说曾见过它的骨骸,在广西的山洞里发现过巨猿头骨之后,这一点线索似乎也值得人类学家注意。”杨文的这些话不无道理。还可一说的是,杨先生先后出版过《零墨新笺》、《零墨续笺》,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译余偶拾》,最近杨先生去世前,还出版了《去日苦多》,都将此文忘记了,没有收录集子中。

  我对他谈唐代诗人李白的文章印象甚深。“文化大革命”刚过去,我出版了《大鹏折翅:记李白的悲剧人生》。写作此书中,我为李白出生地、“安史之乱”中李白随从唐肃宗弟弟李璘之命从军入伍,最后却锒铛入狱险些送掉性命等问题,写成专节,寄请杨先生校正。感谢他给我看了稿,并赐函。他的语气很真诚,不以我为浅薄,并且说有机会到北京,可以找他。这为我写作此书鼓了气,加了油,这是我难以忘怀的。

  杨先生的著作《零墨新笺》、《零墨续笺》告诉我,他是熟谙文史的专家。在我想来也有旧体诗作产生,而且我偶尔见过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不知道他是否有诗词集出版,我很渴望得读他的诗集。1997年,秋风萧瑟之际,我到北京紫竹院国家图书馆读书,寻找我正在写作中的20世纪旧体诗史资料。我按照杨先生告诉我的地址,到外文局拜访他。我被告知,杨先生戴先生住的大楼正在拆除重建,暂时安排他们住在高档次的友谊宾馆。在友谊宾馆后院白杨丛林中,我找到了他。他坐在单人沙发上,戴先生坐在长沙发上。我自报家门说,我是南京大学赵瑞蕻、杨苡老师派来问候先生的特使。两位老人笑盈盈地说请坐下。我又拿出旧日杨先生赐函呈上一阅,杨先生不禁大声笑了,并把赐函递给对面坐着的戴先生阅看。我环顾室内,印象深的有二:一是杨先生背后挂着的画和对联,皆为黄苗子先生手笔;一是杨先生沙发旁边有七八只空酒瓶,惟有一只瓶中有半瓶酒,是普通的二锅头之类。他贪杯,以酒代茶,早有所闻。他没有讲几句,问我喝酒吗,我以为他又要喝酒了,他却没有喝,我坐在他身边至少说话有3个小时,他没有喝一口酒。以酒代茶说,看来是朋友故意夸大了他的贪杯。我们说话,戴先生常常微笑着,她已在病中,气色尚好,已露病态。午后,戴先生要午睡,我和她外孙搀扶她入内室,但是已经艰于步履,不扶是难以举步的了。我赠她洋参丸,她微笑地收下了。

  杨先生与我谈了不少话,他以平和语态述说经历的人生风涛。不过我们谈得很愉快的是诗,是他写的旧体诗。他说诗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他又补充说:诗还可以药。这是诗史上的警语,我记得很牢。我告诉他我正在写作《二十世纪中国诗词史稿》,是为旧体诗词写的史,他很赞成我写。他在前两年出版了一本诗集《银翘集》,他从书室中拿来赠我,他在扉页上写了一些话:海发同志一哂 杨宪益 九七年十一月九日

  海发同志七九年同我通信,谈及李白问题,今已近二十年,在北京见面,很高兴。希望将来再有机会长谈,可惜我已八十四岁,来日无多了。

  “希望将来再有机会长谈”,是杨先生的愿望,也是后辈的我真诚的愿望。深感意外,这次见面竟是最后诀别,再也无机会倾听先生的謦欬了。

  虽然,我为杨先生的诗词在史稿中立了专节,虽然我的《二十世纪中国诗词史稿》已经于2004年出版,但是这也难以表达我于杨先生敬意之万一也。

  吴海发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