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军屯的名称始于明朝时期,相传当时沈阳在这里驻扎军队,招募兵丁,长此以往,人们便习惯性地将这一地区命名为“揽军屯”,意为“招揽兵丁”之所在。
揽军屯在清代还曾被百姓称为“大墓”,原因是这里曾经安葬着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安费扬古。
知道揽军路名字的人并不多,这处位于铁西区南部的街路或许更加令人熟知的一面是“揽军”二字,关于揽军屯的回忆,生活在此处的老居民倒是略知一二。
揽军路源自揽军屯。而对于貌似历史并不悠久的铁西区而言,揽军屯的故事却可以一直追溯到明代。
揽军屯的由来与消逝
揽军屯的名称始于明朝,相传当时沈阳在这里驻扎军队,招募兵丁,长此以往,人们便习惯性地将这一地区命名为“揽军屯”,意为“招揽兵丁”之所在。
从最初的军队驻扎地,到后来的“揽军屯”,不难看出,该地已经从最初单纯的军事驻扎发展成了一处百姓居住地。没错,随着揽军屯的形成,百姓开始逐渐在此处定居,如此,揽军屯便随着人群的迁徙开辟了大量的田地,久而久之,揽军二字逐渐淡化,揽军屯被改名为蓝家屯。
后金天命十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盛京,随后将城外分封给八旗管辖。小西关外至老边大道以南为镶蓝旗界,由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管辖,揽军屯是郑亲王府的直接管理地区。未入旗籍的民人事务则由府县衙门管理。
光绪三十一年,包括揽军屯在内的铁西地区的村屯属承德县西路第五区管辖,清政府在该地区设置巡警,民政事务统一归巡警管辖,不再分旗人、民人。
清顺治十六年,在揽军屯修建了安葬清开国元勋安费扬古的坟墓。陵园占地百余亩,四周砌筑了两米多高的红色围墙。至此,蓝家屯又被命名为蓝家坟,百姓称其为大墓。
上世纪初,揽军屯的工商业逐渐兴起,到1935年揽军屯已有工商户332家。当时揽军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有一条大路由揽军屯中间穿过,称为中央大街,是盛京西去辽中进北京的必经之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规划建设奉天工业区。 1934年,南满铁路“满铁附属地”以西的揽军屯等地区共8.25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沈阳县划入奉天市区,规划为奉天西工业区。 1935年,日本人将揽军屯规划为他们的生活居住区,并在此建立了揽军屯车站。该地区内的居民、工商业户以及学校被迫迁往景星街、兴顺街一带,揽军屯被夷为平地。从此,揽军屯从铁西版图上消失了。
1989年,在沈阳市路名整顿中,原揽军屯中的中央大街被正式命名为揽军路,意在纪念已经消逝的揽军屯。
大墓主人骁勇善战
揽军屯存留的历史资料绝大多数集中于清代,而在诸多文字当中,所提及最多的莫过于“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的领地”,揽军屯曾在清代被百姓称为“大墓”,其原因便是这里曾经安葬着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安费扬古,由此可见墓主人身份的重要性。
安费扬古在努尔哈赤心中的地位从他的墓葬规模可见一斑。他与努尔哈赤的渊源要从安费扬古的幼年说起。
与其说安费扬古是个天生的将才,不如说,自幼随父从军、四处征战,将他的生活早早定格在这一氛围中。安费扬古的父亲是当年努尔哈赤征战队伍中的一名重要人物。自幼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军队中,自然努尔哈赤对其宠爱有加。而安费扬古在不断成长中,显现出的骁勇善战更是让努尔哈赤感到惊诧和欣喜。逐渐地,安费扬古开始晋升为努尔哈赤身边的重要将才。
在起兵之初,努尔哈赤追讨杀父仇人尼堪外兰的那场战役中,安费扬古的忠诚及才能开始逐渐彰显出来。常言道,世上可谓是血海深仇的有两种,其一为杀父之仇,其二为夺妻之恨。努尔哈赤对于尼堪外兰的仇恨便被列入其中之一。安费扬古甚解其 中 含义,并发誓说,杀掉你父亲的人,与杀我父亲的人无异。于是,在努尔哈赤讨伐尼堪外兰的时候,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莫大的仇恨。
为了能够将尼堪外兰困于囚笼之中,努尔哈赤决定先攻仇人的老家图伦城,然而还没等努尔哈赤亲临城下,图伦城已被攻克。尼堪外兰一看不好,丢下城池军民,带领妻子和仆人逃到甲板城去了。
同年八月,努尔哈赤开始计划攻甲板城,在追捕尼堪外兰的过程中,尼堪外兰却再次潜逃。后来努尔哈赤得知,告密的是萨尔浒城的酋长,努尔哈赤怒不可遏,派安费扬古率兵修理萨尔浒城,安费扬古凭借对努尔哈赤的一片忠心,外加其英勇善战的能力,将萨尔浒城收拾得落花流水,这让努尔哈赤大解心头之恨,同时增加了对安费扬古的信任之情。
无字墓园安葬了谁?
在安费扬古墓葬的西侧,有一处略小的陵园,院内坟丘、石碑均比安费扬古陵园小,围墙呈白色,据传,这里安葬的是郑亲王府中有等级的下人。
近年,在沈阳铸造研究所宿舍区内(云峰街南七东路11-2号楼北侧)出土了清代“郑亲王府园寝”石桩一个。这一最新发现进一步佐证了铁西区在清代属于镶蓝旗地界,同时也解开了历史上揽军屯“安费扬古陵园”相邻无字墓园的谜题。
相关人士推测,该园寝所埋葬的并非是下人,而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哥哥——阿敏。与济尔哈朗一样,阿敏是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的儿子。
史料记载,舒尔哈齐共有九子,万历三十七年初,舒尔哈齐决心离开努尔哈赤。他与长子阿尔通阿、次子阿敏、三子札萨克图,携部出城,前往一处叫做黑扯木的地方另造新城。努尔哈赤闻讯大怒,设计将舒尔哈齐囚禁,最终死于狱中。两个侄子——舒尔哈齐的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札萨克图当即被努尔哈赤处死。阿敏在皇太极等人极力劝阻下才幸免于难。
然而努尔哈赤并没有彻底泯灭亲情,在舒尔哈齐被囚禁后,努尔哈赤收养了他余下的所有儿子,如此也算作是对自己泯灭亲情的一种弥补。在父亲被囚时,次子阿敏25岁,四子济尔哈朗12岁。一个已是成人,一个还是孩童,从后来的结局看,父亲的死,对他们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作为次子,阿敏与大哥三弟一同参与了父亲的出城计划,然而这四个人当中,其余三个最终的结果除了处死就是被囚禁,只有他自己一人幸免于难,可这种幸运并没有化作对努尔哈赤的感激,而是激化成了杀父的不共戴天之仇。
天命十一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继位。阿敏依仗自己的年事以及地位,丝毫不将皇太极放在眼中,甚至将对努尔哈赤的仇恨迁怒于皇太极,他经常想要脱离朝廷,独据一方,甚至无视王法对皇太极恶语相伤。让皇太极很是恼火。
天聪三年,皇太极亲统大军征明,攻克了山海关内的永平(河北卢龙)、滦州(河北滦县)、迁安、遵化四城。次年三月,皇太极派阿敏率军前往驻守永平。
阿敏到永平不久,明兵反击,后金军队连战失利,损失惨重。这才真正让阿敏感到恐惧,因为虽然平日里蛮横无理,但到了战场之上,他却开始变得无勇无谋,惊慌失措之余,阿敏弃城而逃。逃跑前,他下令将城中汉族降官降民全部屠杀,财产洗掠一空。
阿敏平日妄自尊大、积怨甚多,这次大败而归,受到举国上下的谴责。皇太极趁机利用此事,拔除了这个眼中钉。阿敏获罪后,其名下的镶蓝旗转归济尔哈朗所有,济尔哈朗由此成为地位最高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他还继承了阿敏的庞大家产和人口。可见,阿敏的获罪,济尔哈朗不仅没有受伤害,反而成为最大的受益人。崇德元年,济尔哈朗被晋封为和硕郑亲王。
现如今的揽军路位于今铁西区建设东路以南,南十东路以北,兴工南街以西,云峰南街以东的地区。如今的揽军路上,除了飞驰而过的车辆之外,再不见这些权力争斗的影子,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历史留下的恩怨情仇若不是记载于文字之中,想必都将会随着那些昔日的影子一般在太阳西沉过后,变得踪迹全无。
如今,跨越了明、清两代的揽军屯能够留下的或许除了这个“揽军路”的名字之外,再无其他。就连人们印象中那些不愿提及的日本人在此地留下的印记——那个轰鸣着火车汽笛的车站,也成了揽军路上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那些火车载来的是文明的延续,送走的是大墓之下的皇室风云。
记者 顾珍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