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餐桌对面的易中天“胃倒不怎么大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林少华:餐桌对面的易中天“胃倒不怎么大气”
2009年12月15日 14:03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广东南方电视台举办“南方阅读盛典”,分若干类由读者投票和专家推选评出视觉、港台、翻译、少儿以及综合等最受读者关注的书刊。拙译《挪威的森林》有幸跻身于“金南方·新世纪10年阅读最受读者关注十大翻译图书”之列。电视台邀我前去领奖。一般说来,翻译或译者是被屏蔽在后台某个角落的影子般的存在,而今居然要咱登台出镜,机会委实难得,别不识抬举,遂欣然前往。

  或许有商家赞助的关系,招待绝对“五星级”。看餐券,上面的“优惠价”足够乡下弟弟一个月的开销。于是不敢懈怠,赶紧乘电梯直奔第四十五层的旋转餐厅。自助餐。端盘子在靠边位置坐定。无意间往餐桌对面一看,竟是易中天。易先生长相最有特点也最有意味的地方是眼睑———眼睑给人的感觉介于屏蔽与敞开之间,或者说介于窥看与冷对之间。所以一看眼睑我就认出是易中天。“是易中天教授吧?”易先生撩起眼睑敞开。他显然不认识我———我就是长三只眼睛六枚眼睑他也不会认识,有谁会认识被屏蔽的翻译匠呢———我只好自报姓名。对方当即给我一个安慰:“你是来颁奖的?”此人到底机敏。

  我其实也不很蠢,马上报以桃李,告诉他我曾写过文章反驳有人认为他的《品三国》不是成果之说———我以为,大学中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深挖洞”,研究高深学术;一类“广开渠”,从事文化普及。二者俱不可废,怎么能说后者不算成果呢?《品三国》绝对是响当当的成果。易中天立马来了兴致:“深挖洞挖好了也好,问题是有人制造学术泡沫、学术垃圾!你看×××,成了什么样子!”我应道,垃圾只能产生垃圾,垃圾与垃圾的无限繁殖与循环!对方听了,再次撩起他的眼睑———电光火石,沟通的快慰。

  趁热打铁,我确认他的“鸡蛋”之说:你在网上说有的大学成了“养鸡场”,规定教授一年下几个蛋(几篇论文),而且指定下的地方,即要下在什么什么级别刊物上……果有此事?易中天这回不动声色:“其实那不是我说的,是北京一个教授说的。但他说传播不出去,我说了就传播出去了。”我又问,你说校长要你“下完几个蛋”再退休,可是真的?易中天说实际没让他退休。不仅没让他退休,还让他兼任学术委员和评审委员以至主席。旋即介绍他当评委主席评审厦门市奖项的时候,首先把自己所在的厦门大学申报的一一剔除干净:“厦门大学争厦门市的奖,多不好意思啊!有本事到教育部、到国家、到国际上去争嘛!”好,人就是应该有点格局,就是要大气一些。

  我扫了一眼他面前的盘子:一小截玉米啃完了,红薯吃得只剩一个小尾巴,一条烤秋刀鱼则几乎没动。看来他的胃倒不怎么“大气”。从口味上看,有可能和我同样出身乡下,忘不了直接从泥土里长的东西。接下去我们就当下教育体制和教授操守认真调侃一番。青梅煮酒,舌底春秋。气吞万里,如日中天。可惜自助餐没酒。后来他说得回去打个盹,“一大早飞来的,傍晚还得飞走。人在江湖啊!”他抱歉似的笑笑———应该是笑吧,但笑得极不规范。他可能不会笑或没有笑的习惯。

  下午节目开始前,又在桌子对面见到他了。这次不是餐桌,是会议圆桌。他朝我点点头。但我没机会和他交谈了。易中天很快被“粉丝”包围,继而接受学生记者采访。我隔着圆桌打量他。样子同中午没有区别。仍是那种介于睁与闭之间的眼睑,仍是那身介于丝绸和尼龙之间的黑色衬衫。原以为他会为下午的出镜换上那件白色的中式对襟衫,却没有。也就是说,餐桌前的易中天同圆桌前的易中天是同一个易中天。接触时间那么短,谈不上有多少了解。但感觉上至少他是个坦率的人,嬉笑怒骂,直言不讳,不刻意隐藏什么或炫示什么。他所以有那么多“粉丝”,原因固然很多,但坦率这点应是其一。毕竟,坦率越来越不多见了。

  林少华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