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国首届客侨文化论坛”在著名侨乡东莞凤市岗镇开讲,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客侨文化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畅所欲言,就客侨文化的现状和未来碰击智慧火花。著名学者、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在论坛上指出,凤岗客家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吸纳新移民文化元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得以传承和发扬。有专家提出,将凤岗碉楼更名为排屋楼以方便记忆。更有专家作词谱曲,现场唱起了客家山歌。
据悉,从明年开始,凤岗镇文化艺术节将更名为“客侨文化节”。
凤岗客家文化应吸纳更多新移民文化?
此次在凤岗举办“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论坛”,起缘于今年5月,凤岗镇邀请黄伟宗及珠江文化研究会对凤岗镇进行区域文化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专家对凤岗镇提出了“拓展客侨文化,建设客侨文化之乡”的建议。此建议受到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的关注,并特别作出批示,要求凤岗镇积极“拓展客侨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而“客侨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吸引了众多研究华侨与客家文化的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在我国,客家文化和华侨文化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把两者结合起来,这还是第一次。”黄伟宗表示,客侨文化是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全新课题,而凤岗正是“客侨文化”的发源地。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吸收其他文化而形成的。凤岗镇是一个客家镇,全镇有120座保存完好的客家碉楼,客家文化底蕴丰富。凤岗又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从清朝开始凤岗人陆续迁出海外,遍布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迄今共有31610人,是该镇现有常住人口的两倍,堪称“客家第一珠玑巷”。把凤岗的客家文化和侨乡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客侨文化,对于传承和开拓客家文化具有新的示范意义。
黄伟宗指出,在珠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客家文化要想进一步传承并发展,必须考虑如何吸纳新的移民文化。目前,凤岗现有户籍人口中有2万客家人,40多万新莞人,很多新莞人在凤岗安家落户,将新莞人形成的新移民文化吸纳到客家文化中,是凤岗客家文化发展所必需的。而从全球范围内来说,客家文化也必须吸收更多元的文化并坚持自己的传统,客家文化才能走得更远,“这也是客家人、客家文化能从山地客家,走向海洋客家的重要原因”。
论坛上,“客侨文化”的概念定位成为专家学者热论的焦点之一。有学者指出,客侨文化并不是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的简单叠加,应该更注重两者的融合与创新。对此,厦门大学客家研究中心教授张永和表示赞同,他提出:“ 要像耕种农作物一样,精心耕耘客家文化,用文化带动凤岗经济发展。”
凤岗碉楼改叫排屋楼?
在论坛上,凤岗丰富的客侨文化资源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凤岗排屋与一般客家围屋不同,炮楼也与开平碉楼有很大区别,我觉得凤岗碉楼应该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譬如说‘排屋楼’。”黄伟宗认为,凤岗客侨文化独具特点,只要充分挖掘,同样有望成为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打造出全国首个“ 客侨文化之乡”。
广东省文史馆馆员、珠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戴胜德说,打造客侨文化,就要好好保护客家人的文化遗产,“凤岗碉楼应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碉楼的名称已有人申请了。凤岗碉楼又名排屋楼,为了让人能记得住,碉楼应命名为‘排屋楼’”。
“凤岗完全具备打造客侨文化的先天和后天条件。”北京联合大学客研中心主任冯秀珍表示,作为客家华侨分散地最著名的梅州焦岭,本地居民与海外华侨的比例也不过是1:1.2,但凤岗却已达了1:2,且政府保留了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碉楼、排屋、书室等,“在这里提出打造中国的客侨文化很合适”。
作为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的故乡,凤岗的客侨文化也被专家引入象棋元素。广东外贸外语大学教授、原客家研究所所长罗可群表示,将象棋文化与客侨文化有机结合,能让这种文化得到更深远的发展。
凤岗镇委书记任焕林在“中国首届客侨文化论坛”上表示,举办该论坛就是要将凤岗的文化资源重新进行统筹定位,提出开拓“客侨文化”的思路,努力把凤岗镇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客侨文化之乡”。
凤岗镇党委副书记李海文表示,凤岗目前正在打造南门山森林公园,将引入碉楼、排屋等客侨文化元素,“有了文化做底蕴,旅游景点无形中提高了一个档次。” 李海文透露,为打造客侨文化之乡,明年凤岗镇文化艺术节将更名为“客侨文化节”,作为该镇招商引资的特色平台,“届时将邀请分布世界各地的凤岗华侨回乡观光,共商发展大计”。
凤岗著名客侨文化景点
1.油甘埔江屋
江屋位于油甘埔村,江屋座北朝南,呈“非”字形结构,共有房间158间,是凤岗最具代表性客家排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是该村江姓族人集居之所。
2.纂香书室
纂香书室位于凤岗镇凤德岭上村,约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6年),由上村张姓十七世祖张超群(字拔萃)用千金所建。纂香书室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为四进两厢砖木瓦结构,凤檐高翘,鳌尖高突,雕梁画栋,建筑精美。纂香书室是凤岗镇唯一一座清代书院。
3.黄洞观合楼
观合楼,是凤岗最具代表性的碉楼,位于凤岗镇黄洞榕树厦村,1927年由华侨蔡观合所建。观合楼楼高八层约24米,占地43.5平方米,楼体巍峨挺拔, 气势宏伟,楼顶有壁画浮雕,美伦美奂,底层与其他房屋相连,构成一个整体,观合楼在屋群当中,如同巨人,傲视四方,镇守家园。
4.迴龙庵碑文
迴龙庵建于元末明初,位于黄洞村庵下岭南面,建筑面积199.2平方米。此庵坐北向南,背靠庵下岭,是一座三间二进的青砖绿瓦的砖木建筑物。采用陶塑、木刻、浮雕等工艺装修,室内雕梁画栋。迴龙庵内现保存有兴贤文社碑、建立庆茹书室碑记、建立连茹书室碑等碑文,记载了凤岗先人的文化活动及社会发展历史。
5.凤岗历史博物馆
凤岗历史博物馆位于凤岗镇园龙山公园山顶,建于2006年,2007年11月开馆。凤岗历史博物馆馆内设有“凤岗源流”、“民俗文化”、“峥嵘历史”、“现代凤岗”四个展室,是凤岗历史文化的收藏,是凤岗新时期的文化展示。
6.杨官璘象棋广场
杨官璘象棋广场位于凤岗镇体育馆旁边,是为纪念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杨官璘而专门建造的。杨官璘象棋广场,是凤岗文化名人的展示,是文化凤岗的宣传窗口。杨官璘,凤岗镇塘沥村人,新中国第一个全国象棋冠军,先后获得四届全国冠军,退役后从事象棋研究和授棋工作,培育出了吕钦、许银川等大师级棋手,是中国象棋宗师级人物。 (记者 陈志强 通讯员 凤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