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文学出版:纸书会不会消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018年的文学出版:纸书会不会消亡
2009年12月11日 13:4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18年的文学出版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第一次发出了准确的信号,就是在2018年纸质书将消亡。不知道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它代表着我们一个担忧,代表着未来的革命

  1 为什么要说2018年的文学出版

  今年有一部电影叫《2012》,讲的是地球要灭亡了,中国拯救了人类。同样,对出版界来讲,“狼来了”、纸质书即将消亡、出版业将成为一个迟暮乃至消亡的行业等声音已经喊了很久,终于在今年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第一次发出了准确的信号,就是在2018年纸质书将消亡。不知道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它代表着我们一个担忧,代表着未来的革命。因此,我拿这个年份的文学出版来作为我的演讲题目,以期对出版业尤其对我关注的文学出版作一些思考。

  我2005年大概做到了3000万元销售额,2006年我们一下子增长了7倍,达到2.1亿元,然后在2007年、2008年,包括2009年,这3年都没有超过2亿元,也就是在1.5亿元到2亿元之间徘徊。在前3年,我带领我们的创业团队做了很多市场调研,我们观察这个行业,掌握了一套技术,因此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在这个理论过时了,我们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进步,在技术上没有更多的创新,还是靠着以前积累下来的资源、品牌、惯性,过小康生活。2009年下半年,我们在内部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我相信2010年我们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不管规模、效益,还是在新的商业模式上。

  我选择2018年的文学出版做演讲题目,还因为4次媒介革命。

  ◆互联网从1999年到现在,从它的覆盖率和影响力来讲,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媒体。

  ◆这10年的网络发展,对于未来的出版,对于未来的消费,都有很大的影响,10年前根本想不到网络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

  2 4次媒介革命改变中国出版业

  我认为中国有4次媒介革命。从1949年到1978年,是属于电波时代。那个时候城里每个单位几乎都有《人民日报》,但是在广大乡村还是靠大广播。因此在前3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主平台。从1978年到1990年,这个时期是纸媒介占垄断地位的时代,就文学的传播来讲,现在知识分子都普遍怀念黄金年代即上世纪的80年代,是因为只有这个时代,纸媒介很厉害。1981年有了茅盾文学奖,当时有四大文学刊物,每个大学几乎都有文学社,校园诗人是偶像,镇里有文化馆,而不像现在,只有企业家或者明星才是偶像。因此整个80年代的布局我觉得是文学奖、图书和杂志,是属于纸媒的时代。

  到上世纪90年代,电视成了主流媒体,这是第一媒体的时代。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中国开始直播世界杯,《焦点访谈》在那个时候出现,90年代的时候,王朔老师还当了自己的“掘墓人”,他写了《渴望》,那时候晚上家家户户流出《好人一生平安》的歌曲。从硬件的配置上讲,1988年、1989年中国经历了通胀,就是因为大家抢购彩电,所有的黑白电视机在那个时候换成了彩色电视机。再加上有了体育节目,有了好看的新闻节目,也有了电视连续剧、肥皂剧,因此整个90年代电视成了第一媒体。

  1998年,中国进入网络的元年,第一批网民有29万,第二年就是300万,1999年出现了现代的互联网络,像网易、腾讯、搜狐都是在1999年成立的。互联网从1999年到现在,从它的覆盖率和影响力来讲,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媒体。因此从1999年开始的整整10年,虽然从用户来讲,电视还有着很大的覆盖率,但是它主要覆盖的是家庭主妇、老年观众等。从购买力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互联网最具成长性,这10年的网络发展,对于未来的出版、对于未来的消费,都有很大的影响,10年前根本想不到网络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现在的淘宝网已经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零售已占到中国商业零售10%的份额。

  ◆分别发生在2000年、2003年和2005年的这3次革命把以前的课补足了,也就是文学、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网络文学,比如余华和杨红樱都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我认为这不是年纪的革命,而是类型化的革命

  3 “圈地运动”结束,文学进入实力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培养了最后一批精英作家。就是现在还成为偶像的余秋雨、余华、贾平凹等,那时作家还红,大概红到1993年,还出了二月河、王小波等。但是1995年以后最厉害的畅销书就不是这些作家写的了,而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像倪萍的《日子》、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每一个时代的畅销书是跟时代相关的,上世纪90年代的畅销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

  从1995到2000年,可以说文学断代了,从资格最老的赵树理、刘白羽,然后到王蒙,还可以到王小波、余秋雨。到1995年还是每年都有新作家,但是1995年~2000年是空档,余华、莫言这些作家之后就没有70年代的人接班了。但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马甲”,就是网络文学,就是痞子蔡、慕容雪村这些人,从2000年开始,他们都成了顶级的畅销书作家。

  而韩寒、郭敬明等人最大的功劳是把20多岁的一代人变成了图书写作和阅读的主力,再早的写作是没有青少年市场的,因此先补了一课。然后韩寒、郭敬明搞新概念,又补了15岁到20多岁的一课。再后来是韩国小姑娘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接着中国就跟风,他们的市场是初中生,年龄段更降低了,是15岁~10岁这个年龄段。

  实际上分别发生在2000年、2003年和2005年的这3次革命把以前的课补足了,也就是文学、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网络文学,比如余华和杨红樱都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我认为这不是年纪的革命,而是类型化的革命。这几年大的畅销书,比如《鬼吹灯》,就是盗墓派,是恐怖派的一个分支,玄幻就是武侠的变种,包括《明朝那些事儿》,都是如此。我有时候都把它们当成虚构的书来看。在过去的两三年出现的顶级畅销书都是类型化的,也就是说年龄段补齐了之后,大家“地”都圈好了,还要细分,有些书让你哭,有些书让你笑,有些书让你好奇,有些书让你害怕。这之后我们再看目前的文学市场,我相信“圈地运动”已经结束了,以后就是凭实力,没有什么特别新的题材了。

  ◆实际上,所谓1978年左右出生的“新中国人”是现在育儿书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推动者。

  ◆2018的时候,这些在网络里面长大的一帮人,他们还会选择新媒体来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4 为什么说2018年纸书会消亡

  中国出现了新的两代人,我是以1978年来分割“老中国人”跟“新中国人”的。第一代“新中国人”是1978年生人,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1978年生人独生子女很多,他们上大学是1996年,家庭比较富裕又只供一个孩子,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又赶上大学扩招。因此,1978年出生的受到高等教育的很多,这一代中国人开始通过网络接触信息的时候,比如说20岁时已经是1998年了,也就是网络元年,很快就有了上千万的网络用户,因此他们每一个点都赶对了。1978年出生的女性今年是31岁,她自己的孩子三四岁,她会给自己的孩子买书。实际上,所谓1978年左右出生的“新中国人”是现在育儿书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推动者。这些人到2018年的时候是40岁,成为社会中坚,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呢?就是这些人也许现在不怎么读书,但是到了40岁时,房子已经供完,有了自己的书房,他们会去关心文学、传记、文化、艺术、烹饪、自助游这些东西。我觉得2018的时候,这些在网络里面长大的一帮人,他们还会选择新媒体来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第二个人群就是新兴中国人,就是2000年出生的,这些人几乎没有看纸书的传统,在北京、上海有些贵族学校是没有作业本的,老师给你发U盘。这种做法是很可怕的,这是釜底抽薪,他把娃娃的纸书传统给没收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一个事情。

  我觉得主要是这两个人群,1978年组和2000年组,他们会成为网络第一代和纯网络第二代,他们对新媒体的接触和感觉是非常好的。

  ◆我并不赞同纸书消亡说。我认为2018数字出版会大于纸书的出版,但是纸书出版不一定会消亡

  ◆有些地方虽然现在很穷,可是10年后它们可能是核心地区,那个地方的农村学生会成为纸书的消费者,我觉得600亿元的市场是会保住的

  5 2018年的文学出版

  尽管这样,我并不赞同纸书消亡说。我认为2018数字出版会大于纸书的出版,但是纸书出版不一定会消亡。我觉得纸书有一个很大的出路就是到农村、乡镇去。目前至少从文学出版来讲,我们现在统计这本书能卖多少,我们只算大城市、省会城市、地区级的城市。有些地方虽然现在很穷,可是10年后它们可能是核心地区,那个地方的农村学生会成为纸书的消费者,我觉得600亿元的市场是会保住的。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在数字化出版的时候还有没有出版商、出版人?我觉得出版会越来越重要。在数字出版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内容的供应者和消费者,如果写博客也算作家,那么中国有1亿作家。因此中间一定会有出版商,出版商在任何一个环节,比如对出版内容的挑选,在那么多博客中,谁是写得好的,一定要有专业的人才来判断。

  第三,在文学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里,你写得好有什么用呢?你们做得那么好的渠道,总不能自己去找内容吧?因此我觉得推广也是一项增值服务,实际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个中介机构来参与。核心是你有没有平台让别人找到你,让提供者找到你,让内容的销售者找到你。我觉得我们如果有品牌的话,那些作家会来找我们。还有一点,就是你有没有技术,你能不能给那些零售店提供营销的方案,你有没有足够的技术帮作家写得更好。在国外,出版一本书大概是10个月,我们现在大概一两个月就可以了,我们不提供咨询服务,我们并不比作家懂得更多,这是一个麻烦事,因为作家本身很不成熟,要求作家同时懂文字、故事、市场学,这不太现实。

  第四,我觉得在2018年,我们文学出版的主业还将存在,我们卖书的生意将在更长的时期里存在,因为中国足够大,它虽然先完成了一部分的网络化,但是最后留下的还是纸书。从微观来讲我们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要细分市场,我觉得未来如果你有品牌、有技术,你在某一个细分行业里面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可以变成一个经纪公司、一个咨询公司或者一个广告公司,还可以变成一个品牌管理公司。总之要加强自己的技术训练,这个可能比你的资金或者可能比你的通路都更重要。我觉得在未来的时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出版都会存在,而且有技术、有品牌的出版商都会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万榕书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路金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