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中西文化为啥沟通不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毕淑敏:中西文化为啥沟通不畅?
2009年12月10日 15:29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写作,是作家抒发他对世界和人性的看法,真正好的作品,与国籍和种族并没有对应的关系。我们很希望被世界“认可”,其实“认可”这件事,推敲起来,也是大可商榷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被外国人认可呢?我们一定要由别人评判吗?文学不是竞技体育,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决出冠亚军。不管对哪国作家来说,如果你选择了写作,评判的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作家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对得起时间?

  2009年6月,我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中国作为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的启动仪式。在德国6 天时间,十分辛苦。除了参加发布会和几场作品朗诵会,就是在路上奔波。虽然住在法兰克福,连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故居都没有时间参观。在柏林的风雨中,站在公共汽车上,从高大的德国人的头颅和胳肢窝的空隙中,看了一眼著名的勃兰登堡门。如果今后有人问我,你去过德国吗?我也许不知如何回答。如果说去过,那么除了会议,几乎没有到过其他场合。如果说没有去过,也不符合实际。

  2008年,我经历了环绕地球一周的旅行。德国不在这船的航线上,未曾经过。这次到了德国,让我把环游世界得出的印象,又加深了一些。

  把整个地球串联起来旅行与到达个别国家的出访,有不一样的感觉。这也许用得着哲学上的一句话——整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整体必大于局部之和。人们一般会研究自己国家、周边国家、几个国力强大的国家或者跟我们有过密切关系的国家。环球旅行逼着你把世界这块大蛋糕,接连不断地品尝。

  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欧洲和美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北美洲、中南美洲、非洲、澳洲和东南亚等广大的领域,都曾是欧洲的殖民地。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是世界最通行的语言。比如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深受英国的影响,欧美人一说起亚洲最先想起的就是印度。日本在二战后准备“脱亚入欧”。中国是亚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认识一个新中国,需要长期的沟通和交流,要纠正很多对中国的偏见。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也要进行长期的工作。这次法兰克福书展,国家拿出力量,作为主宾国,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文化,是极好的事情,希望发扬光大。

  中国作家其实一直都在努力,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不过这个世界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在文学版图上也是一样。这种强势的中心话语权,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强大深远得多。在目前这种状况下,让发达世界用一种客观的眼光来了解和评价我们的作品,他们做不到,他们从未像我们学习他们的作品那样,来孜孜不倦地了解和学习我们的作品。中西文化沟通不畅通最主要的责任,在他们不在我们。

  由于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事情慢慢有了一点变化,但以欧洲为中心的文学格局并没有根本变化。在德国的朗诵作品和会后的讨论上,被问及最多的其实并不是文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记得有一次德国人问:你对西藏问题是怎么看?

  我看着他的眼睛说,我原来是守卫在西藏边防线上的解放军战士。对我来说,职责就是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会场上响起了掌声。

  还有一次,被问及:你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怎么看?

  我说,这个会场上,到过中国的人请举手。

  很多人举起手来。

  我接着说,我相信你们到中国之后第一个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中国的人口真多啊!

  人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我说,是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众多的国家。中国的土地上还能养活多少中国人,制定什么政策,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一位德国的出版经纪人曾对我说,他很关注我的作品《女心理师》,很想把它翻译成德文。但是书太厚了,现在汉语的书就有500多页,如果翻译成德文,字数会涨出来,整个篇幅将会超过1300页。能否把它改得短一些?

  我认真地想了一下,对他说,谢谢他的好意。我的作品是一个整体,我不知道如何改得短一些。抱歉啦。

  毕淑敏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