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网络购物一天的产值能抵过香港的日均零售总额。不过,今年网络购物却因为“秒杀门”风波上演了虚拟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的冲撞。风光一时的秒杀虽然从网络购物步入现实商场,但无论是网页上跳动的动画,还是商店里的招牌,很多人看到秒杀的第一反应已不是兴奋,而是“提高警惕,谨防忽悠”。早在2007年,“秒杀”就已经出现在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中。这个源自网络游戏的新词,从描述游戏中瞬间被PK出局,到自己的几乎出局,再次画出一个问号:虚拟和现实是否能并行不悖?
秒杀客,“F5”键越亮越帅?
因为某购物网站的周年庆,秒杀在下半年领衔网络关键词。周年庆期间,该购物网站推出了秒杀活动。规定在网络拍卖开始后第一个确认购买的网络买家,可以以远低于成本价的秒杀价买到指定商品。秒杀的商品也几乎无所不包。从吃的到用的;大到笔记本电脑,小到水晶首饰。秒杀价大多只有市场价的一半,最低的只要一元钱。不过真想将秒杀商品拍到手,算算概率几乎和买彩票中大奖有一比。
以1元秒杀手机为例,商家在活动说明中注明,拍卖开始后,第一个按下“立即秒杀”按钮者,可以买到手机。但是根据网站的流量计算,拍卖开始后的第一秒,按下“立即秒杀”按钮的人,可能有几十万,甚至更多。秒杀成功的概率换算成百分比,小数点的后面有3个零。
秒杀的超低成功率,反而刺激了网络淘宝一族的购买欲望。每天守在显示器前,盯着网络限时抢购、限量赠送信息的大有人在。
消息一出,数以百万计的买家集体做起手指运动。这些人被冠以抢抢族、秒杀客。因为秒杀时不时需要刷新页面,所以秒杀客以刷新功能键“F5”的磨损程度来标榜秒杀的资历。“F4帅?早OUT了!现在F5最帅,磨得越亮越帅!”尽管抱着游戏的PK心态,但是有不少人还是从磨得看不出字的“F5”中看到了商机。有人以秒杀为业,凭转卖秒杀商品获取差价牟利。“抢回来的东西不喜欢可以卖,这不就有钱花了?”
PK现实,秒杀生活挑战现实底线?
有经济学人开始分析秒杀带来的广告效应和购物模式,甚至有人提出了所谓“秒杀后经济”概念。不过,正是因为和现实经济利益的纠葛,秒杀折射出的网络心态超越了游戏的单纯,遭致更多的批评和疑问。秒杀族对打折、赠品趋之若鹜,甚至发展出盈利模式。在“秒杀宣言”中,他们不仅露骨地追求利益,还说踏实工作不如“一通抢”来得痛快来得实在。这些都刺痛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网络论坛中,不少秒杀族自称整天在网上搜索争抢各种赠品:“自己用不光还可以卖,比上班轻松,钱还赚得多。”秒杀折射出的生活态度,令很多跟帖人评价“无语”。部分抢抢族、秒杀客的生活态度,不仅挑战大多数人的情感,也成为网络购物环境下的另类BUG。
与此同时,作为营销模式提升网店关注度的秒杀,给不少商家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某品牌笔记本电脑的秒杀中,一些没有“秒”到产品的买家为了发泄不满,留言谩骂网店,还拍下了所有产品,冻结网店的经营,并且故意留下“差评”。最终网店只好撤下所有秒杀商品。
之前周年庆推出秒杀的购物网站,如今面对最多的争议却是“秒杀门”作假。网络上叫卖秒杀作弊的帖子被顶成热门。秒杀在一个月内迅速成为虚拟世界中蹦向现实利益的巨大跳板。如今,秒杀已经开始出现在很多实体商店的店铺广告之中。
拥有虚拟和现实的双重基因,秒杀让围绕利益的“暗线”清晰得甚至刺眼。这个源自网络游戏PK的词语,第一次直接将虚拟和现实摆在同一个平面上PK。结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成了一秒之内就能杀进千元;“用之有度”成了“F5”越亮越帅,用不了还能卖。
现实经济利益放大了虚拟世界中的灰色,它也正悄然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无论是抢抢族、秒杀客,抑或推出秒杀的网站,谁能说自己是其中真正的赢家?构成价值观、情感的现实底线,没有可以打折的秒杀价。
本报记者 王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