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来: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这段来自电视剧《蜗居》中的台词,成为时下观众津津乐道的流行语。
不是因为台词写得多好多妙,而是台词涉及的相关内容很现实很当下。近距离地关注现实,也正是这部电视剧引起热议的真正原因。
关注现实展“困惑”
《蜗居》以都市“房奴”话题为切入点,讲述一对年轻夫妇为买一套城市房子而经历的艰辛故事,展现了都市人面临诱惑时作出的不同选择。尽管针对《蜗居》的各种热议声中不乏褒贬,但有一点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该剧对现实的关注引起了强烈的认同感。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石川教授把《蜗居》定义为更具现实质感的社会伦理剧,而不仅仅是讲述“家长里短”为主的家庭伦理剧。这一点在《蜗居》的观众分布上也得到了验证。和单纯的家庭伦理剧一般集中在中老年观众群体不同的是,《蜗居》有相当一部分年轻拥趸。尤其是该剧在网络上的口口相传和各种争议热议,集中了当下年青一代对于城市生活的相关看法。
观照现实提“解决”
《蜗居》之前,出自同一编剧六六之手的《双面胶》,因为关注农村婆婆和城市媳妇的现实矛盾,同样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没有大明星、不是大制作的两部电视剧,拥有相似的高关注度,说明关注当下生活和现实的影视作品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因为有大量年轻观众的追捧,此类电视剧在斩获收视率的同时,也受到剧集播出时段广告投放商的青睐。
而光有关注也是不够的。石川认为:“展现现实困惑的同时,《蜗居》也给出了针对这一困惑的假定性解决方案。这种观照现实层面的精神慰藉,正是此类题材电视剧的意义。以此前关注80后当下生存发展的热剧《奋斗》为例,剧中的男主人公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只能是一个‘神话’,但其身边的几个朋友不乏现实社会中的普通小人物,他们的‘奋斗’成功对许多观众而言,不失为一种事实借鉴和精神观照。”
不怕“跟风”怕不会“对焦”
一个题材热了之后,容易有人跟风拍摄。《蜗居》热了之后是否引发一堆“蜗居”剧?而关注现实观照现实的“跟风”剧,是否又多多益善?石川表示:“现实题材剧就表现现实层面的广度深度而言,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2007年后,现实主义题材剧在数量上已经占了绝对优势。其中也不乏佳作,如《金婚》《士兵突击》《奋斗》《我的青春谁作主》《王贵与安娜》《蜗居》等,但真正有效地近距离关注当下大众生活的并不多。‘关注当下’并非‘一贴灵’,许多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电视剧中也不乏烂剧差剧。”
专家认为,“现实主义”不是一句类型口号或者市场口号,创作者一定要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创作挖掘,善于“对焦”,才能产生真正的共鸣。脚踏实地关注现实,又能高处立足观照现实,做起来很难,但却正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努力的方向。(记者 李君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