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孔子和达尔文生活在同一时代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假如孔子和达尔文生活在同一时代
2009年12月04日 15: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10月份有三大学术活动:文化部等主办的第二届儒学大会,孔子学院暨国家汉办等主办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主办的“纪念《物种起源》150周年、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三个大会的召开正值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和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前者倾向于伦理(含儒教),后者倾向于科学。假如孔子和达尔文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也许会如此争论和共鸣——

  一如民国时期的争论

  民国时期科研与伦理的分野具体表现为,尊奉孔子,提倡儒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之争。民国时期的一些先贤认为,前者是人学使人“人化”,后者是兽学使人“兽化”,认为外国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正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的物种进化理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的借口,从而使儒学西渐的文化交流衍变为西学东进的文化侵略。所以孙中山提出“进化之时期有三:其一为物质进化之时期,其二为物种进化之时期,其三为人类进化之时期”,使人类异于禽兽,别于物种,而复归于人。孙中山先生并提出“从根救起吾国固有之道德智能,迎头赶上西方之物质科学”的伟大目标。当时陈立夫进而认为,“面对达尔文主义非人文化的滔滔天下”,应该“一怒复兴中国文化(儒学)而安天下民,岂不功德无量”。

  他们也会有共鸣

  “科技伦理学”的定义是从交叉学科角度论证的,但是交叉的本义仍是两个实体,其实科研与伦理的共融体现为科研理性(科技哲学专用术语)。科研理性在国际学术视角包括科研道德(ethics)和科研责任(responsibility)。科研理性学术界一致的意见是: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科研理性在学术实践中表现为在“伦理原则指导下”的科学规则,如一稿多投问题的“炉火钳原则”(ingelfinger rule),再如友情署名的“谁做事原则”(complimentary authorship)。

  共鸣的三种模式

  一是苏格拉底模式,他把科研看作以自然为主体的本体论哲学,把伦理看作是以人的善行(正义、美德)为中心的伦理学,认为最终都归结为“人的认识”原则;二是帕斯卡尔模式,帕斯卡尔是科学天才,11岁发表声学论文,16岁发现数学定律,19岁设计计算器,但却身受宗教氛围熏陶,他进入修道院思考“宇宙的终极意义”,认为科研与伦理应统一于“信念的转换”;三是爱因斯坦模式,爱因斯坦认为科学事业(指科研)和人文事业(包括伦理)在他那里是可以“作用与反作用”,二者统一道路是“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我们纪念孔子和达尔文,重新审视科研与伦理,认真探讨其分野与共融,进而假想孔子和达尔文共鸣以及争论的历史图景,发现他们在东西方的视域里正由“争论”走向和谐“共鸣”,构成了不同文明对话的典范。

  -任国征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