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生:我与钱学森的四次相遇 曾把他看成神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李鸣生:我与钱学森的四次相遇 曾把他看成神话
2009年12月04日 13:07 来源:文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

  三十五年前,我在西昌发射基地当兵。那时,发射基地正处创建初期,急需科技人员,便选拔了部分战士送到“教导大队”突击培训。我阴差阳错,稀里糊涂,也被“选”进“教导大队”培训。大约记得是1977年10月的一天,我在教室听老师讲数学课,正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突然进来一群领导,接着为首的一位领导指着身边一位中年男子介绍说,同学们,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钱学森!这次他到基地来视察发射场的情况,顺便来看望大家一下,大家欢迎!说罢领导带头鼓掌,我们立即响应,掌声好像比哪一次拍得都响。

  钱先生从小在我的脑子里是一个神话,一个传说,现在突然一下子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我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当时坐在第一排,不仅能近距离地目睹钱先生的尊容,甚至还能听到钱先生的呼吸。钱先生身着灰色中山装,身材并不高,更谈不上魁伟;但言谈举止,却显得十分文气,非常儒雅。钱先生随后给我们讲话,时间大约只有短短10分钟,大意是将来这儿要发射火箭卫星和飞船,很需要技术人才,希望我们好好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人才,为国防建设做贡献。我至今还记得钱先生最后说的一句话:数学非常重要,它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定要学好数学!可惜我天生就不是一个学理科的料,后来还是弃工投文,舞文弄墨,当了作家,辜负了钱先生的期望。

  钱先生这次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有两点,一是他的脑袋。但凡亲眼见过钱先生的人,恐怕都很难忘记钱先生的脑袋。钱先生的脑袋硕大,感觉中略呈方形;尤其是额头,非常宽阔,而且发亮。你很难说清他的脑袋具体是哪点与众不同,但给你的总体印象就是与众不同,仿佛藏有一座智慧的金山,又像装着一组成功的密码,整个脑袋似乎都长满了天才的花朵与知识的森林,甚至连每根头发丝都是一棵聪慧的大树;二是他的声音。钱先生说话时柔声细气,调子偏低,节奏很慢,平静而随和,大度而超然,颇像悬于江南水乡之上的一根琴弦,轻轻弹奏着一串串美妙的音符,甚至我还从中听到了一种女性的细腻与温柔——我不知道我的这个感觉对不对,但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样。

  我第二次见到钱先生,是十年之后,即1987年。这一年我为中央电视台一部电视片撰稿,采访了钱先生。这次采访因是专为电视片所用,事先又设定好了题目,所以谈话时间不长,问题也不多,令我深感遗憾。十年过去了,钱先生不再仅是一位科学家,且还是一位身居要职的高官,其地位和年龄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我,也不再是当年的“新兵蛋子”,感觉与十年前自然也大不一样。这次钱先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说话同样很轻,很柔;但感觉中非常谦虚,非常谨慎,每每忆及“两弹一星”的历史,他很少谈及自己,而总是说,这些成绩都是党和人民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至于我个人,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

  二

  我第三次“相遇”钱先生,是在电话里,时间是1995年。我写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的长篇纪实文学《走出地球村》在《当代》发表后,引起一点反响。我第一次在书中写到钱先生,有些问题在观点上有我个人不同的看法。由于此稿发表前未请钱先生审阅,发表后我心里总是有些忐忑。忽然有一天,接到一位陌生中年男子的电话,说他是钱学森的秘书。我当即大吃一惊:坏了!肯定是钱先生有意见,找上门来了?后来钱先生的秘书说明来意,我才知道,原来钱先生在《当代》看到了我写的《走出地球村》,让秘书打电话问问作者,书在哪个出版社出版?啥时出版?钱先生的秘书还说,钱老看了文章后很高兴,说“东方红1号”卫星上天二十五年了,这段历史总算有人写出来了!是件好事,很有意义。钱老还让他复印了十多份,先送给一些老专家看看。听罢此言,我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对钱先生又多了一份理解。

  我第四次“相遇”钱先生,是在书本上。2000年,我在解放军出版社任科技部主任,主编一套中国科学家传记丛书,其中一本便是钱先生的。其实我早有写《钱学森大传》的计划,并做过一些准备和采访。但后来没进行下去,原因有二:一是书稿要送审。我这人很怪,自从1990年我的第一部长篇《飞向太空港》被某部“审查”了一年多最终束之高阁后,只要提起“送审”二字,就会条件反射,反感头疼;二是钱先生经历曲折,历史复杂,所做之事,皆为国家大事,且许多事情,与国际机密紧密相关。要对钱先生客观立传,公正评价,很难,也不是时候——采访中不少专家对此都有同感。而最关键的是,当时我最想知道的两个问题或者说两个真相,根本无从知道。一个是钱先生在美国生活、工作了长达二十年,这二十年在钱先生的人生中显然是很重要的二十年,也是最秘密的二十年。因其秘密,故而复杂。作为文学传记,当然不可或缺。问题是,钱先生当年在大洋彼岸的这二十年真实历史,有谁真正说得清啊?即便有机会请钱先生自己谈,钱先生愿意吗?即便钱先生愿意并谈了,记忆这东西就一定完全可靠吗?倘若我的采访不到位或者稍有疏忽,既是对钱先生的不公,也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二是钱先生自1955年10月回国后,在此后几十年的岁月里——直至2009年去世,本有许多重返美国的机会,为什么一直没有重返美国?据说1985年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基沃斯访华时曾经表示:钱先生在美国工作过二十年,对美国的科技进步特别是军事科技进步做出过很大贡献。美国当初是欠了钱先生的债的。钱先生的遭遇和美国“原子弹之父”澳本海默的情况很相似,六十年代美国已授予澳本海默“国家勋章”,以当平反。现在美国愿邀请钱先生访美,并由政府和有关学术机构表彰他对科学的重要贡献。如果钱先生不去美国,美方也可派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华,授予钱先生“国家勋章”,以表彰其贡献!之后胡耀邦约见了钱先生,劝他接受这一邀请。按理说,这是美国以政府的面孔出面,要对钱先生纠错平反,对钱先生算是给足了面子。可钱先生就是执意不肯再踏上美国国土一步,这是为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当年我非常看重,也很有兴趣,但当年的我根本不可能搞清。故此,为钱先生立传的事也就搁了下来。聊以自慰的是,正是在这次编辑出版钱先生的传记和查阅、求证有关钱先生史料的过程中,我对钱先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钱先生的认识。尤其是钱先生归国后前十年的历史,更是令我高山仰止,敬佩不已!

  李鸣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