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没用吗
◆蔡丹阳
《解放》第50集中,蒋介石向蒋经国询问李宗仁与中共议和的情况:“代表团的成员有没有什么变化?”当得知“为了增加桂系的砝码,李宗仁又增加了一位桂系大将刘斐”时,蒋介石说:“亡羊补牢!即使谈判代表都是桂系的,又能有什么作用?”显然,这句话是认为李宗仁所做的事情徒劳无益,而“亡羊补牢”则是没有用处的。真是这样吗?
说起“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有一个故事。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位名叫庄辛的大臣提醒楚襄王:只顾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会有亡国的危险!楚襄王听了很不高兴,骂他是老糊涂。庄辛见楚襄王不信自己的话,就躲到了赵国。果然,几个月后秦兵侵楚,楚襄王被迫流亡。这时,楚襄王才想起庄辛的话,赶紧找回庄辛,向他请教对策。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看见兔子才想起猎犬,还不算晚;羊跑丢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他话中的含义十分清楚,就是犯下错误或遭遇失败以后,如果赶紧想办法挽救,是不为迟的。
这句话出自《战国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便是由此而来的。可见,“亡羊而补牢”是在纠正先前未补羊圈之误,虽然“亡羊”已经造成损失,但如果能及时纠正错误,会大有裨益于将来,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误解“亡羊补牢”是为时已晚、徒劳无益,并非只有《解放》这一部电视剧。可能有人认为,羊都丢了,再去补羊圈,又有什么用呢?这种理解并非毫无道理,却不符合这条成语的本义。
首先,翻开任何一本工具书查阅“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该成语含义均如此,无一例外。如果将千百年来已经固定的成语临时调整为“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只可能徒增混乱,而不会有任何正面交际效果。
其次,认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斤斤计较于眼前得失,其结果必然是“亡羊而不补牢”,对思想行为中的错误听之任之,不予纠正。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倾向,于人于事均无丝毫助益。如果让它凝固到词语中,必然成为人们思想行为上的一块绊脚石。这又有什么必要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