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日电 以挑错闻名的《咬文嚼字》杂志日前继续向电视剧“亮剑”。最近的一“剑”则砍向了热播电视剧《解放》。该剧被挑出明显差错28处,平均每集0.56个。
以下为关于《解放》的文字内容。
国体与国名
◆何立洲
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入北平后,曾在毛主席暂住地香山双清别墅与民主人士进行了一次座谈。在这次座谈会上,刘少奇同志说:新中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体……”(49集)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中国的国名,而不是国体。《辞海》说得十分清楚:国体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这是为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任何国家都是一定阶级的专政,不同阶级的专政形成不同的国体。新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国名不等于国体,也不能完全反映国体,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政治概念。刘少奇同志是党内的理论大家,怎么会不知道“国体”?这个错误显然是剧组人员造成的。
还要说一下,新中国的国名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几经讨论才最后确定下来的,而剧中党中央领导人与民主人士座谈,是在党中央迁入北平(1949年3月)不久进行的,时间相差好几个月,此时就出现新中国国名,太超前了。
应作“本纪”
◆安 琳
为了让解放战争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 1947年7月21至2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中决定陈赓率部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豫陕鄂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当场问陈赓:你知道破釜沉舟的故事吗?陈赓回答:“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20集)字幕把“项羽本纪”误成了“项羽本记”。
“纪”与“记”音同义近,作为一个普通词语,有时候是可以通用的,如“纪录”就有人写作“记录”。但“项羽本纪”中的“本纪”是一个史学专名,从古至今都作“本纪”,而不作“本记”。
司马迁著《史记》,首创“本纪”体例,以记帝王之事。后代史书沿用此例。唐代刘知幾《史通•本纪》云:“及司马迁之著《史记》也,又列天子行事,以‘本纪’名篇,后世因之,守而勿失。”可见,“本纪”即古代帝王的传记。司马迁为什么以“本纪”作为帝王传记的名称呢?
古有“本纪”一词,指“根本纲纪”。《管子•问》:“凡立朝廷,问有本纪。”尹知章注:“所问之事,必有根本纲纪。”在古代历史中,帝王之事往往关乎国家的根本、体现治国平天下的纲纪,可为后世借鉴。这可能就是司马迁以“本纪”为帝王传记命名的原因。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还有学者提出其他种种见解。但不管哪种理解,都是在为“本纪”找出合理解释,这本身就可以说明此“本纪”是不能写作彼“本记”的。
也许还有读者问,项羽不是帝王,为什么被归在“本纪”中了呢?项羽是一时豪杰,推翻秦王朝的关键人物,虽然不是帝王,但功同帝王,所以司马迁以“本纪”叙述项羽之事。这是题外之话,不在笔者讨论范围内,故不赘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