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广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化资本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广告”
2009年12月01日 10:32 来源:长城网-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商务部启动“中国制造”海外宣传,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这则30秒的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中心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专家认为,国家战略展现我国“软实力”。(11月30日《法制晚报》)

  以往,我们很少这样高调出击,主动在全球做起了“形象广告”。笔者认为,这不是一种偶然,也不是一种表象,而是这个时代的必然结果。

  首先,经济学者估测今年大陆GDP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影响力,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水涨船高。这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就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占据了国际市场。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早在2004年就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欧盟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制成品经济体。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制造业也不断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和扩张。“中国制造”越来越响当当,越来越在国际市场中举足轻重。

  其次,这次的“国家形象广告”,也是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而要顺应这个潮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就必须擦好“中国制造”这个招牌。在这样的情形下,公共管理部门主动出击,启动“中国制造”海外宣传,展现我国“软实力”,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从一个更深的层次和视角看,依照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新世界的冲突根源,将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1994年以来,麦当劳在全世界的连锁店数量增加了13000家,美国以外的餐厅数目达17000家。麦当劳的快速扩张实际上就是一种“美国文化”的扩张。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也把文化现象视为一种特定的符号资本形式,可以在实现利益的斗争中使用,并提出了“文化资本”的概念。

  现在,公共管理部门启动“中国制造”海外宣传,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虽然还算不上是“文化资本”,但已经具有了这一概念的启蒙因素,可以看作是布迪厄所提出的“文化资本”的萌芽状态。

  但同时应该看到,“中国制造”品牌的叫响,并不仅仅是靠一系列的“国家形象广告”就能实现的。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就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制造”总体上仍然处于国际市场产业链的底层,得到的利润少,回报少。而且,“中国制造”甚至被贴上“质量差”的标签。而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固然需要“国家形象广告”的“自证清白”,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要知耻而后勇,要为了产品质量打拼,为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信用打拼,以“中国制造”响当当的产品质量,来占领国际市场,来打造“中国制造”的良好口碑和市场形象。两者的相得益彰,里应外合,“国家形象广告”才会有意义,才能逐渐升华和积淀成为“文化资本”的一部分,“中国制造”也才能如麦当劳那样,依靠“文化资本”的扩张,来实现经济强国之梦。(石敬涛)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