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从以票房为最终目的的商业电影中挖掘积极意义的话,那么《2012》的导演艾默里奇做到了。
艾默里奇说:“灾难片常常意味着科幻,某种意义的不切实际,但我希望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改变。”
和十多年前曾经甚嚣尘上的“诺查丹玛士”末世预言相比,我们听到了更多理性的声音——“关注环境”“关注气候”“关注我们自身行为对地球的影响”。
将于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因此备受世人关注。据悉,将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此次大会,温家宝总理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
11月开始上映的好莱坞大片《2012》,中国内地票房5天内破亿元,一举超越了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大量正面形象的中国元素的加入,在好莱坞大片中是破天荒的第一遭,也让中国观众对此片更多了一个趋之若鹜的理由。
与此同时,“《2012》综合症”成了普罗大众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它已经渗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并进而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部分观众 患上“《2012》综合症”
观众在赞赏影片的特效之余,也开始担心电影里“地球在2012年毁灭”的假象会否成为现实,有的人甚至患上了“《2012》综合症”。
有人恐惧得睡不着觉,担心一睡着世界末日就到来了。
曾在电视剧《炊事班的故事》里饰班长的洪剑涛就患上了“《2012》综合症”。他在博客里撰文称,自己看完《2012》后一直睡不着觉,偶尔打个小盹都梦到了惊悚恐怖的场面。还有一些观众,看完《2012》后,被地球毁灭的情形所震撼,纷纷在MSN签名档上添一些励志的话,宣称要更加珍惜现在。
陈小姐是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员。她告诉记者,看完电影后,直接冲到城市超市买了两盒心仪已久的进口巧克力。“是两盒。”陈小姐强调,“这个牌子的巧克力每盒要两百多元,一直不舍得买。看完电影,想想还是及时享受人生吧。”
第二天,陈小姐把自己的故事在中午的外卖聚餐上一说,办公室里马上又多了几位“及时享受”的知音。
而在网络中,以百度贴吧为例,截至记者发稿前,关于《2012》的帖子总数已突破71万条,不少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之情。一些极具恶搞潜质的网友则在网上制作逃生手册,告诉人们如何在地球即将毁灭时逃脱浩劫、保存人类火种。甚至有网友根据电影中的“方舟”,画出了“圆舟”的设计图。而关于“‘2012要到了,打点折?’,房产商回答‘一分不让,要攒钱买船票’”的网络笑话,则被捧为经典。此类解构性质的帖子成了网友最欢迎的热帖。
《易经》专家 美国大片并非科学预测
所有因《2012》引发的担忧、恐惧,究其根本是因为所谓的玛雅文明中的预言。关于“末世论”的预言,预言21世纪到来前地球将毁灭的“诺查丹玛士”大预言已经被时间证明为一个大笑话。而此次电影援用了玛雅文明预言,对中国观众还是比较陌生的,于是坊间流传时又添上这样的版本,“地球九大文明都预言2012地球将毁灭,中国的《易经》也预测了”。
胡守钧教授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及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博导,也是著名的研究《易经》的学者。“我研究了几十年的《易经》,从来没有听说过学界所谓‘《易经》预测世界末日’的说法。”胡守钧认为,网络上所广泛流传的关于《易经》的理解有些断章取义。在他看来,《易经》可以看作是一本哲学书,包罗万象,内容大到宇宙,小到花草,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用它去解释,而占卜与风水其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相信,很多自称因为看了《2012》而做出疯狂举动的年轻人不会真的相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种种行为的背后,可能仅仅是跟风、赶浪潮、起哄、闹着玩而已。”胡守钧还谈到,“许多人从来没有看过玛雅预言,但是为什么《2012》上映之后,这个预言在坊间那么广泛地流传开来?这值得思考。导演是否就是为了吸引观众,才别具匠心地利用这个噱头呢?影片的艺术构思非常成功,值得国产片借鉴。然而必须指出,这只是艺术想象,绝不是科学预测。”
心理学家 看灾难片或许是件好事
在记者调查中,上海影城1号厅的观赏效果是最受上海观众热捧的,也是平均上座率最高的。上海影城总经理助理易磊告诉记者:“和一般的进口大片相比,《2012》散场后,观众的神情相对比较凝重。”他甚至听到一个观众很认真地和同伴说:“开车我是会的,开飞机得赶紧找地方去学。”
灾难片的票房号召力是因为场景真实,特效逼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12》如此,同为艾默里奇执导的《后天》也是如此。但正因其逼真,会让部分观众产生不良反应。比灾难片更典型的是恐怖片,正如观众嘴里有点像绕口令的大白话:“越看越怕,越怕越看,拍得不怕,反倒不看。”
从表面看,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悖论。
行为心理学家曾就各类影片在人群中的反应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85%的人看完灾难片后心絮难以平静,76%的人认为看完灾难片后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会发生变化。以上超过一半的人在一周内能够恢复常态,但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把一些不良情绪带至更久。不过,观者一般承认,看了灾难片和恐怖片后,才能真正体验到痛快淋漓的感觉,有“痛并快乐”之感。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顾恺颉博士认为:“看灾难片,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他说:“对影片中反映出的恐惧和焦虑的响应,与人类的潜意识有关。人类内心的根本阻抗就是与死亡的斗争,对死亡临近的情绪体验,可以很大程度释放压抑过久的死亡焦虑。焦虑是诱发歇斯底里症的成因,但通过体验焦虑而不是回避和压抑焦虑恰恰是心理治疗中‘脱敏’治疗法的关键。”
本报记者 罗震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