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最大冤案:诬陷刘少奇"杀人灭口"事件真相(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新中国最大冤案:诬陷刘少奇"杀人灭口"事件真相(5)
2009年11月26日 16: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别有用心的诬陷

  宁乡县公安局长霍建国关于处决杨剑雄的信,3天后就送到了刘少奇的办公桌上。刘少奇与杨剑雄是上小学时同学,此后再也没有联系过。1949年11月中旬,他曾接到过杨剑雄一封来信,当时确实太忙,没有即刻作复。没过多久,乡间有亲友来北京看他,刘少奇顺便问起杨剑雄的情形,获知了杨剑雄的种种劣迹后,他就十分警惕了。尤其是杨剑雄在乡间吹牛,说刘少奇在沙被捕,是他向赵恒惕求保,才获得释放,是他救了刘少奇的命。刘少奇就不能再沉默了。有一回洪赓飏的妻子袁素去北京看望刘少奇,刘少奇对袁素说:“杨剑雄逢人便说他救了我的命,哪有这样的事啊!”

  却说杨剑雄没有接到刘少奇的回信,曾动身去北京,希望能见到刘少奇。后来“文革”中谢富治的专案组据此认定,刘少奇与杨剑雄解放后还有往来。关于杨剑雄在北京的情形,他本人在狱中亲笔供词说:

  一到北京,就去找招待所姓鲁的(同乡)。那姓鲁的说,他作不了主,要政府批准方能住宿。于是回到车站不远的地方,住进一个客栈,想法子见刘副主席。无如我这个站在反动立场的人,找不到门径。我总以为可以住招待所,不花钱。结果客栈很贵,我没带好多钱,无法再留,就不得要领回到了长沙。

  这是杨剑雄去北京的真实情况。

  其实,刘少奇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对给予过他帮助的朋友从来都没有忘记。他与洪赓飏在长沙握别后,就天各一方,互相没有联系。直到长征之后到达延安,才从湖南来的人那里得悉,洪赓飏早于1928年秋天因生腰痈,病逝于长沙,时年30岁。刘少奇难过极了,写信给洪的妻子和母亲,问候他们的健康,关心他们的近况,信中建议袁素把孩子送来延安学习……眷顾之情,溢于言表。

  当时袁素的孩子还小,中途又多阻隔,没有能去延安。解放后,袁素快50 岁了,住在乡下,生活相当窘迫。刘少奇给袁素写信,说她毕业于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可以去省文教厅请求分配工作。如果不怕吃苦,也可以来北京学习。袁素果然去了北京,刘少奇热情接待了她,并介绍她去华北政治研究院学习。袁素学习结业后,分配去武汉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工作。临行前,袁素去向刘少奇告别,刘少奇设家宴款待。叙谈中,袁素说自己的眼睛不好使了,看书写字都很费劲。刘少奇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一副老花眼镜,让袁素试试。袁素试了一下,正好合用,刘少奇便将这副眼镜送给了袁素。“文革”中,袁素吃了许多苦头,但那副她使用了多年的眼 镜还在。袁素于1977年去世,这副眼镜由她的儿子洪克宗保存。1987 年,洪克宗将眼镜献给了宁乡花明楼刘少奇纪念馆。

  其他营救过刘少奇的人,如周震麟、贺耀组、周维宾等,解放后都得到刘少奇的尊重。他没有忘记老朋友。

  宁乡县公安局霍建国的来信,使刘少奇陷入沉思。杨剑雄畏罪潜逃,现经当地政府缉拿归案,并依法作出了判决,可见他罪不容赦。

  当时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1949年12月3日,蒋介石从成都飞往台湾时,召集死硬分子训话,要他们分散潜伏,开展长期的斗争,以图最后完成反共复国戡乱大业。尔后果然匪患成灾。从1950年春天起,全国各地暗杀基层干部的事件层出不穷;还有炸桥梁、割电线、撬铁路、纵火烧仓库等恶性大案。而据各地报告,匪情还有迅速蔓延之势。为了打退敌人的猖狂进攻,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于当年7月21日发布指示:坚决肃清一切公开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迅速建立与巩固革命秩序,以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并顺利地进行生产建设。

  国无纪,民无生,国法大如天。刘少奇与杨剑雄确实有过同学关系,但据宁乡县公安局的公函,杨剑雄罪大恶极,不堪再造,刘少奇亲笔拟就电文:湖南省宁乡中共县委转公安局霍建国同志:

  一月二十六日来函悉。杨剑雄和我在小学同过学,以后卅多年未发生过任何关系,他所称一九二四年在长沙营救我出狱等语,并无其事。我一九二五年在长沙被捕,因很多人营救,在狱两个月后得以出狱,但与杨剑雄毫无关系。杨犯罪恶仍应按你们判决处理。

  刘少奇

  一月二十九日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