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云门舞集的《行草·首篇》将于明晚在红星剧院与观众见面。“云门”的到来,不只是输送了一场视觉盛宴,还是一块可以借以攻玉的他山之石。今天,云门舞集掌门人林怀民在指挥排练的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云门舞集诞生于1973年,“云门”之名取自于《吕氏春秋》中的“黄帝时,大容作云门……”,林怀民的初衷是想建立一个“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的现代舞团。
“云门”草创时是一个10人团队,如今已是超过百人的大舞团。但林怀民说如果可以重来,他觉得草创时的舞团规模还可以更小些,不要先走大剧院路线,而是先下到基层,从小地方演起,“演出团体一定要‘小而美’,人少负担少,否则出去演出,包下旅馆就是一层楼,加上运输、装台、布景……耗费太大。人少就只能逼迫你去绞尽脑汁,能把人训练得非常厉害。”
林怀民很看重演出“市场”,他建议剧团都要有健全的市场营销机制,像“云门”每场演出都会累积观众名单。但他同时认为,走市场是为了生存,但仅仅为了“ 赚面包”是愚蠢的,艺术作品一定要有所坚持,才能不背离自己出发时的艺术梦想。“很多人说要赚了大钱后再回来做艺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回来的。”
36年的成长,“云门”在欧、美、亚、澳各洲的舞台上竖起了一种东方精神,誉满世界。而林怀民只把获奖当作一种手段,“我们在国际市场绕了这么大一圈,为的是让云门更好地走向公共空间,有更多的大众能看到。”林怀民说,“企业赞助与社会募款不是天下掉下的馅饼,有世界荣誉和知名度,才能更好地赢得支助。 ”
尽管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云门”从不放弃下基层演出。依托企业赞助,“云门”每年都会在台湾进行一场免费户外演出,平均每场观众高达6万,连田头不识字的农民也会赶来看。从成立初始起,“云门”就坚持到各城镇校园与社区做免费展演和艺术推广。除云门舞集外,“云门”家族还包括1998年创立的云门“生活律动”舞蹈教室、1999年创立的云门舞集二团。目前,“云门”舞蹈教室已经开了20余家,收纳学生12000多名。云门舞集二团的使命便是深入台湾各地校园、社区为更多的观众演出,一年演出有200多场。
云门舞集不是站在神坛上的,而是属于大众的。“虽然这36年来我每一天都很累,但我们始终没有背弃出发时的艺术梦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不能去社区、学校为大众演出了,那‘云门’也就垮了。”结束采访时,林怀民的话意味深长。(记者 王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