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百度百科”里新添了一个词条——恨腰封。这个词条最初来自于5个月前网友们在豆瓣网上成立的一个读书小组的名字,现如今已演变成为广大读书人对越来越恶俗的图书腰封的深切批判的代名词。
不知从何时起,书架上的一本本待售新书穿上耀眼的“新装”——腰封。又不知从何时,这一书籍装帧家族里的新成员越来越出格,大有喧宾夺主之势,难怪最近更是被戏称为“妖封”而饱受读者诟病。连作家陈村都曾直言:“印上名人推荐或者什么假大空的广告的腰封,根本就是狗皮膏药!”
“无书不腰”也没什么不妥,但作为图书的“面子”,现在何以如此被“恨之深,责之切”?“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这是余秋雨日前刚刚问世的新书《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腰封上的推荐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久前获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大奖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腰封上赫然印着“中国人的千年孤独”,内里又将该书与《水浒》、《百年孤独》等巨著相类比,让作者刘震云自己都看不过去,连忙直呼“过了”。
腰封为何越来越不靠谱,以至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接力出版社一位营销策划主管倒是说一点真话,他坦言:“毕竟现在是眼球经济,每年出版20多万种图书,只有提炼出图书最具卖点的东西,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除了出版商借以吸引读者眼球,刺激购买欲望,搞卖点炒作外,与当事作家们有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以我看,是有的。如果没有,为何有些作家所出的书,就算是有腰封,也并不过头,如著名作家刘醒龙的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面市时,其腰封上就只有“著名作家刘醒龙关于故乡的大书”这么十几个字,而在某些作家的书的腰封却是极尽浮夸之能事,夸赞、吹嘘之辞?
其实,读者不是傻子,自己会判断宣传语是不是言过其实,见多识广的读者愈发不以为然,并不会仅仅受宣传语忽悠。读者更希望读到言简意赅、恰如其分的导读文字,借以初步了解和判断图书的内容,为是否适合阅读、是否值得购买找到重要的参考,腰封的本意即如此。如果一味地乱吹一气,不见得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而失去了可信度,最终会被清醒冷静的读者所排斥和抛弃,令书商两头不落好。
腰封无罪,腰封变“妖封”,不过是代人受过。然而,这种代人受过,看似无关宏旨,实则凸现出当下图书出版炒作成风的弊病。书商以这种近乎于“竭泽而渔”的炒作弊病,一方面可能阻碍作者创作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损害了出版事业的诚信,后果堪忧。(张冰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