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杭铁头”精神:“卧薪尝胆”新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钱学森“杭铁头”精神:“卧薪尝胆”新编
2009年11月09日 15:33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钱学森走了,巨星陨落,举国哀恸。他对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杰出贡献,对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杰出贡献,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随着斗转星移的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后人或许比我们今天活着的人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钱老一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钱老逝世后,人们在缅怀钱老时,都在希望走进钱学森的精神世界。我认真地仔细地从那些已经公开发表的回忆文章和只言片语中搜寻,并与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所采访到的钱老事迹相印证,试图提炼出钱老精神世界中最宝贵的某些方面。

  有一件事情似乎无人提及,我当年采访时却印象深刻。钱老自己曾经讲过,杭州人有个外号:“杭铁头”。记得当时讲的时候,还特别用了江浙方言。钱老的意思,形容自己也是一个“杭铁头”。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在想“杭铁头”这三个字,是否可以比较传神地表现出钱老身上的一种精神?

  已经有人考证出来:钱老的祖上在西湖之畔生活了一千多年,是五代吴越王钱镠的直系后裔。钱镠之前的一千多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每位读过中国历史的人都耳熟能详。钱老发愤带领整整几代科技人员拼搏,彻底打破了外国人在原子弹、导弹、航天领域对我们的封锁,那真堪比“卧薪尝胆”的故事新编。

  浙江人杰地灵,众多才俊中,骨头最硬的当数鲁迅,还有一个就是钱学森。毛主席赞扬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逝世时,灵柩上覆盖着的白布上书三个大字:“民族魂”。钱老也是我们的“民族魂”,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的“杭铁头”精神与鲁迅的“硬骨头”精神一脉相承,息息相通。

  今天,全世界都知道钱老为了回到新中国,遭受过美国政府的种种迫害。他从未向那些迫害他的美国人低过头,坚决抗争长达五年之久,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从美国回来时,有关资料什么都不让带回来,但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撰写了《火箭技术概论》,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他在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时,发誓“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后来,美国要授予他“国家勋章”,邀请他访美,政府和各类学术团体表彰他的重要贡献,他基本上都一概拒绝。他的“杭铁头”精神里面,包含着高度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

  本报11月6日4版,报道万人送别钱老,他当年的司机和公务员郭何成回忆自己退伍时,钱老送的临别赠言:“考虑利弊的条件下,一个人要善于冒险,敢于冒险。不敢冒险的人终成不了大事。”钱老当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带的博士生,也是钱老在国外培养的两名中国学生之一、中科院力学所第二任所长郑哲敏在《钱学森的科学精神》一文,转述钱老的话:“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热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自私者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应当说,他们两位所转述钱老的话,正是钱老“杭铁头”精神的“夫子自道”。上周五,中央电视台记者就我写的关于钱学森是民主学风“冒”出来的杰出人才一文进行采访,我表示:上一篇说的是科学家成长的社会环境、外部条件,还要写一篇钱老的“杭铁头”精神,这或许是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必须具备的自身素质、内部条件。二者完美结合,才有可能培养和成就更多的钱学森。(苏文洋)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