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韩寒和周久耕比一比
因为对“倒钩执法”现象的批评,韩寒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新一期《南都周刊》更以“公民韩寒”的标签对他进行专题报道,而文化人的公民精神,也就此成为话题。
文学前辈王蒙先生刚指出:“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马上有人给这句话下脚注。报道称,南京“天价烟风波”的主角周久耕已写就一部长达35万字的长篇官场小说。自此人间少了一个贪官,却多出一位“监狱作家”。
我怀疑,早在这位房产局局长蹲监牢前,就已经动了写小说的念头。无非平日公务繁忙,一边要搞腐败,一边还要反省人生,这对他来讲难度恐怕有点大。当然,现在能够码出35万字的东西,至少也是件体力活。
回过头来,如果王蒙先生那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中国从事文学的人数众多,这大概没什么错。但我们都知道,判断文学盛衰的指标,不能只统计从业人数,更不是拼体力活。文学不能不追求理想、人性和良知,以这个标准筛选,许多人毫无疑问将被清除出作家队伍。
这两天,“韩寒”这个关键词在新浪微博上格外受到关注,甚至被拿来与鲁迅比肩。于是又引起了批评:“谁说韩寒是当代鲁迅?鲁迅比韩寒差多了。”有趣的是,无论大家怎么看待韩寒,这场讨论的来源和文学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因为他在博客上抨击上海“倒钩执法”现象,由此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
一些博友受不了这句话的刺激,他们大概是觉得,韩寒的创作和鲁迅先生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即便把韩寒的博客文字归入杂文,这些作品也确实谈不上有多少思想深度。但就我的理解,拿韩寒和鲁迅比较,比的可能也不是作品,而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及其可能性。不过从这个角度,实际上也没必要非得比出个你高我低,不管各自所处时代背景如何,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立场。
我认为,与其拿韩寒和鲁迅比,还不如和周久耕比一比。这两个人有什么可比性?一个是官员,一个是作家。身为官员的周久耕不好好做官,结果沦落到在监牢里写小说;而韩寒作家却不好好写小说,整天管社会“闲事”。俩人看上去都“不务正业”,经过一番对比,却不难看出周久耕的“小”以及韩寒的“大”来。
一个官员,在其位时不以百姓民生为念,就算有本事写出几百万字的小说,无疑也是个不合格的官员。而兼具作家或赛车手两栖身份的韩寒,他在博客上的言论,则体现了一个公民的良知和担当。这么说吧,关心公共利益本是官员的天职,周久耕却似乎把这事给忘了;韩寒不去做这些事情,大概不会受到过多指责,但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出色。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公共意识之有无。
照道理,韩寒所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他具有一定公共情怀,加上必要的网络应用技巧。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的公民所应具备的一种品格。但是,正因为大多数人都做不了韩寒,这个名字才显得如此耀眼夺目。在韩寒身上体现的公共意识和批判精神,恰恰是这个社会的共同缺失。
□魏英杰(杭州 编辑)
(转载此文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