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团体的态度也让张学良大失所望。就在几天前,张学良还从西安专程去洛阳冒死进谏,要求蒋介石释放上海救国会领袖“七君子”,并把“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作为八项主张之一,写进通电。但12月15日,上海救国会却发表《紧急宣言》,认为张学良兵谏之举“不合常轨”,“不能为全国民众所赞同”,“要求张杨诸将军立刻恢复蒋先生的自由”。让张学良惊愕得难以名状。
政敌欲牺牲蒋介石
蒋介石在西安被扣,对于国民党和南京当局来说,不啻一个晴天霹雳!震得那些大员们六神无主、乱作一团。迅速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两种对立意见。
有趣的是,强烈主张讨伐的竟然是蒋介石最亲信的一批国民党元老,如戴季陶、吴稚晖等,此外就是何应钦等黄埔系将领。其理由冠冕堂皇:“政府决不允许只考虑一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换句话说,即使牺牲蒋介石,也决不妥协。
戴季陶是蒋介石的智囊,与蒋是八拜之交的金兰兄弟,一直以蒋的最高国策顾问自居,权倾四野,他说话很少有人敢反驳。最终,在他的强势之下,主战派占了上风,作出“讨逆”决议,任命何应钦为“讨逆总司令”。
蒋介石被扣,最高兴的人恐怕就是何应钦了。得此大权,何兴奋得三天三夜没合眼。如蒋被杀,何可顺理成章地继承蒋的地位;如以武力将蒋从西安救出,何又是救驾的第一功臣。总之,不管蒋是死是活,他都会是最大的受益者。第二天,何应钦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筹建“讨逆军司令部”。在整个事变的过程中,他一直是上蹿下跳,叫嚣讨伐。
第一夫人铁嘴柔情
孔祥熙、宋美龄、宋子文等与蒋的利害最为攸关,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他们顾虑蒋的生命安全压倒了一切。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极力主张和平解决,反对戴季陶、何应钦等人的武力讨伐叫嚣。
尤其是宋美龄,得此噩耗,“不啻晴天霹雳,震骇莫名”,第一时间从上海返回南京,为救夫奔走相劝。在第一夫人的铁嘴柔情、软硬兼施之下,南京主战派放弃原来单一硬性武装讨伐的政策,改为先进行和平营救,如无效再武力讨伐。
为了进一步探清蒋介石在西安的情况和张学良的真实意图,宋美龄不顾何应钦等人的反对,果断派出端纳携自己的亲笔信去西安。
此举可谓是宋美龄处理西安事变过程中最有成效的举措,使互相封闭、孤立、对立、猜疑、愤怒的僵局得以释解,为事变的和平解决迈出了关键一步。早在端纳到来之前,张学良为打破僵局,一日数见蒋介石。但蒋介石态度极其恶劣,拒不谈判。端纳的到来,使蒋介石的抗拒心态有所转缓,并最终同意搬迁至高桂滋公馆。最重要的是,端纳将真实信息传回南京,澄清了南京流传的蒋介石已死等诸多谣传。
但何应钦不顾事态和平发展的趋势,于16日正式发布了讨伐令,兵发潼关,并派飞机作恐吓性轰炸,大战一触即发!
环顾四周,能制止何的恐怕只有蒋介石了。张学良请求端纳和被扣于西安城内的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蒋百里出面调停。两人的苦劝,再加上宋美龄信中“南京的情形是戏中有戏”的暗示,让蒋介石最终发出了让何应钦停炸三天的命令。对于这个决定,蒋介石有他自己的考虑,他既担心何应钦的进攻危及自己的性命,又想继续利用何的军事进攻,要挟张、杨尽早放他回南京。于是才有这停战三天的手令。
不管愿意与否,何应钦都不得不下令于19日18时前暂停轰炸。
中共把血仇压在心里
蒋介石被捉,对于处于最困难时期的红军指战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有的说:“蒋介石也有今日!”有的说:“张学良确实干得不错!”就连平素持论温和又不多发议论的朱德也表示:“现在还有什么别的话好说,先将那家伙杀了再说。”
但在经历了最初的冲动与高兴之后,中共中央从大局出发,排除了感情上的干扰,对形势发展进行了冷静观察和科学分析,在第二天即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和叶剑英等组成中共代表团前往西安,协助张、杨两位将军处理西安事变后复杂的局势。
12月17日晚,周恩来等人即抵达西安。这些天来,西安、南京的情况可谓是瞬息万变,张学良唯恐自己的一片抗日热忱造成挑起内战的后果,试图尽快地结束这一事件。但问策无人,彷徨束手,周恩来的到来让他甚感欣慰。当晚,两人促膝长谈,直至深夜,取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一致意见。
但他深知,西安事变要想和平解决,还有一个人的工作必须要做,那就是事变的另一主角——杨虎城。张、杨两人虽在捉蒋逼蒋上一致,但对如何处置蒋介石却存在分歧。杨虎城认为蒋介石为人不可信赖,阴狠毒辣,不扣则已,扣即不能轻易放他,否则必是纵虎归山。
针对杨虎城的疑虑,周恩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予以说服。听了周恩来的解释,杨虎城大为感动,他说:“我本以为红军一定要报复蒋介石的,而你们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不记前仇,真是伟大!”表示只要中共同张学良磋商好,自己一定赞成拥护。
蒋介石被扣押后,最怕共产党参与其事。自己追剿红军多年,手上沾满无数共产党人的鲜血,中共得此机会必会报这血海深仇。当他得知周恩来已抵西安,不仅不主张杀害他,还主张只要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立刻释放他时,甚感意外。
宋美龄亲赴西安
南京方面也同样为了和平解决事变进行着不懈地努力。为了早日营救出蒋介石,宋美龄与孔祥熙等人商量,决定派职位更高一些的宋子文再赴西安进行斡旋。这一动议却再次遭到了何应钦等人的反对。
在宋氏兄妹的坚持下,何应钦等讨伐派不得不作出让步,通过了两项决议:一、准许宋子文以私人资格飞赴西安,营救蒋介石;二、暂停轰炸延长至12月22日。
宋子文的到来让蒋介石十分感动,再看到宋美龄亲笔信中“如子文三日内不回京,则必来与君共生死”一句时,不禁欷歔不已。
宋子文的西安之行,了解了西安三方的真实意图,他迅速回到南京,把这些情况向行政院代理院长孔祥熙作了详细汇报。
宋美龄从宋子文的汇报中受到鼓舞,她认为西安释蒋的关键是张学良。而自己与张学良关系非同寻常,能做张学良工作的正是自己。因此她决定亲赴西安斡旋此事。22日晚,宋美龄在宋子文、蒋鼎文、戴笠的陪同下抵达西安。
妻子的突然出现,让蒋介石先是大惊,高声嚷道:“你何苦到这里来,这是步入虎口啊!”随即大喜:“尽管我叫你无论如何不要来西安,但我感到是无法阻止你来的。今天早晨我打开《圣经》,眼睛便停留在这段文字上:耶和华今将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
为了尽快开始谈判,以使蒋介石早日脱险,宋氏兄妹不顾连日奔波的劳累,当天即与张学良正式谈判。西安方面提出以八项主张为谈判基础;蒋介石则表示,他本人不直接参加,由二宋代表他参加谈判。蒋介石这种退居幕后的谈判办法是有他个人考虑的。此举既不拒绝谈判,又不失所谓的领袖尊严。
就这样,在张学良多日来的不懈努力之下,国共两党三方的代表们终于在古城西安展开了历史性的谈判。经过23日、24日两天紧张的谈判,反复磋商,最终,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张学良逼蒋成功,他提出的八项救国主张都得到了采纳。事情到此本可以圆满地画上句号,但蒋介石却拒绝签字,只以领袖人格担保,让局势再起波澜。
周恩来满眶热泪仰天长叹
此结果一经公布,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将领难以接受。他们联名提出:“商定的条件必须有蒋介石签字,中央军必须撤出潼关,才能放人。否则,虽然张、杨两位将军答应了,我们也誓死反对。”还有不少过激分子扬言:“西安事变是大家提着脑袋干的,不是张、杨两个人的事情。他们想捉就捉、想放就放,不行!现在蒋介石还在我们手里,不听我们的话,我们就干脆把他干掉!”形势已到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地步。
而在南京方面,本来是三天停战协定,因宋美龄的西安之行又延迟三天,至25日18时,期限即到。西安古城仿佛又听到了轰炸机的轰鸣声!
历史再次将张学良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一边是中央军蓄势待发,一边是西安将领跃跃欲试。一旦蒋介石发生意外,一场比国共之间的10年厮杀更为惨烈的内战将不可避免。蒋介石在西安多停留一天,内战的危险就会增加一些。
在此紧急关头,张学良力排众议,不顾周恩来、杨虎城以及东北军诸将领的苦苦劝阻,果断决定,立即释放蒋介石,并要亲自送蒋回南京!
为防部下击落飞机,确保蒋介石的人身安全,张学良于12月25日下午4时,在未通知他人的情况下,匆忙护送蒋介石登上南下的飞机。当两人来到机场时,机场有2000多人在等着欢迎傅作义。蒋介石误以为这些人是来阻拦他的,便急忙对张学良说:“我答应你们的那些事,我回南京后,一一都可实现。你们放心……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绝不剿共。”
得知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周恩来大为震惊,他急忙赶往机场拦阻。然而,当他急匆匆赶到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望着渐渐隐入云端的飞机,周恩来满眶热泪,仰天长叹:“张副司令,张副司令啊!”
张学良只身送蒋回宁,消除了更大规模内战爆发的潜在隐患!从此,中华民族的命运为之改变。长达10年的内战戛然而止,四万万炎黄子孙的枪口开始一致对外!而这一切都以西安事变为分水岭,以张学良送蒋回宁为起点!
然而,送蒋回宁的壮举却成为张学良的政治绝笔!抵达南京后,蒋介石以怨报德,判处张学良10年徒刑,随后又将张特赦改为“严加管束”。从此,张学良开始了骨肉离散、家破人亡、漫漫无期的幽禁岁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