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相声小剧场遍地开花 尚未形成"燎原之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京城相声小剧场遍地开花 尚未形成"燎原之势"
2009年10月26日 16:40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几年,相声挺火。如今已经太出名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不仅点燃了新一代的“相声热”,也带火了相声小剧场。

  只见一个又一个对相声怀有热爱和梦想的年轻人,走上了相声表演的舞台;一个又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理想的相声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现在的北京城,可以称得上相声小剧场遍地开花:不仅东南西北四九城,就连边远郊区都有了相声俱乐部。

  喜欢说相声的,有了阵地;喜欢听相声的,尤其是喜欢在剧场里听相声的观众,也不愁没有去处。然而相声,真的是有希望了吗?

  徐德亮(海淀相声俱乐部帮主):相声危了

  我从七八岁开始,说了二十多年相声。也演过剧场,也演过堂会,也进过厂矿军营,也进过社区学校,也在庙会上献艺过,也在农村慰问过,也经历过无人喝彩,也经历过一票难求。现在,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相声危了。

  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低谷,相声在这两年似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大批观众回归剧场,大批传统相声被重新搬上舞台。观众,尤其是其他省市以前从不关注相声的观众,把相声推到了民间娱乐的顶峰。似乎现在相声正是最兴盛时候,怎么反说相声危了呢?

  这两年相声火,主要火在传统相声的回归上。虽然演员们在表演时增加了很多时尚元素,但老相声的结构和内容都没有变。可传统相声一共就有几百段,这些宝藏就是相声的“龙脉”,但现在几乎已经被挖得干干净净。相声已经透支了。

  相声本来是幽默的艺术,但相声毕竟是有别于“洗浴二人转”的。现在全民狂欢式的追捧相声,大多是追捧“洗浴二人转”式的相声,固然相声不是思想教育,但就算相声不能让人学好,总不能让人学坏吧。“洗浴二人转”式的相声大行其道,拉来了很多新的观众,但同时排斥了更多观众。

  相声老的老,小的小,青黄不接,现在的名家四五十岁这一最重要的年龄层出现空白。希望当然是要寄托在二十多岁的这些新贵或新秀身上,但观众造就演员,尤其对新人影响更大。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新人出不来,能出来的都是离开下三路就说不乐人的,这就截断了相声发展的道路。

  我在海淀相声俱乐部说相声,到现在一共五场,我说了四场新写的节目,创作和排演的压力很大,但我坚持一两周就出一个新段子。没办法,既然在这个行业里,就要为它负责。

  我同仁,当共勉。

  李鸣宇(“鸣乐汇”帮主):

  80后要把相声推向新的辉煌

  身为80后的相声演员,我们的责任不只是制造08后,我们还要把相声推向新的辉煌。现在相声行业不景气,年轻的相声演员都跟青年志愿者一样,不挣钱也说相声,就是因为喜欢。

  很多人认为我的相声风格很“非主流”。因为我们的相声互动很性强,经常台上台下不停地跑。我觉得这很好,不但说了相声,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呵呵。

  我们做的只是让相声更好听、更好看,与时俱进。

  高晓攀(“嘻哈包袱铺”帮主):

  寻找相声的“乌托邦”

  喜欢相声,没有理由。

  热爱相声让我们这些人走到了一起,而支持我们往前走的就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寻找到“相声的乌托邦”。就是能让我们这些热爱相声的年轻人吃上饭,没有后顾之忧地一直从事说相声这个行业,让每个来听我们相声的人都能从我们这里找到乐子。

  我们的广告语有点贫:不卖火柴,不卖香烟,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是乐子。“乐子”就是嘻哈包袱铺的核心。

  贾玲(“新笑声客栈”帮主):

  姐说的不是寂寞,是相声

  “姐说的不是寂寞,是相声!”其实这个句子对我来说很贴切。相声圈里女孩儿总是寂寞的。

  很长一段时间都接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这个称呼——相声演员!

  还有人会又惊讶又奇怪地说:“咦?女相声演员?呵呵……”

  这句话最伤害我了!确切的说,最伤害我的是“呵呵……”那笑声好像在告诉我:“姑娘,干点啥不好啊?非说相声!”

  可我偏不,我就喜欢相声。说相声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从当初第一次站在相声的舞台上瑟瑟发抖,到现在来去自如。经过了太多欢乐、痛苦、徘徊、难过。可是最终留给我的却是——幸福。

  我也喜欢传统相声,并且熟读传统相声大全。可是传统相声不适合女孩儿啊,怎么办呢?那咱们就来做一种适合女孩儿说的相声吧。

  慢慢到现在,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单单是做女孩儿说的相声了,而是从中发掘了一种新的形式和概念。那就是“酷口相声”。

  酷口相声发挥了我们的长处,对演员要求也比较高。不再是说学逗唱。而是对“声台形表导”的全面要求。

  观众的掌声就是对演员最大的认可。现在我们已经成功了。上台的时候观众会礼貌性的给我们一些掌声,可是鞠躬下台时那雷鸣般的掌声告诉我们:观众喜欢我们,他们认可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女人说相声很难,但并不是办不到。

  记者观察

  星星之火,尚未燎原

  记者来到分布在京城四处、各具特色的相声俱乐部,听年轻人的相声,并和他们交流,深切感受到,京城相声小剧场虽有星星之火,但还未形成燎原之势。

  记者调查发现,相声小剧场之所以“火”,主要原因在于段子和表演鲜活,内容贴近时代和年轻人,票价较低廉。而作为各个相声俱乐部的帮主,年轻掌门人各自的个人魅力,也绝对是吸引观众和粉丝的重要原因。

  和功成名就的老一辈相声演员无法相比,和有着院团养活的专业相声演员也截然不同,这些诞生于民间,有着“草根”气质的年轻相声人,有激情、有想法、有创新,但大多还都处在摸索和尝试之中;因此,也就有成功,有失败。

  记者深入接触,发现有些遗憾的是,相声界的某些陋习在年轻一代身上竟然还残存可见,例如台上表演时以低俗取悦观众;台下也会分帮分派、排挤他人;但让人欣喜的,则是也有很多年轻的相声人,已经抛弃了相声界旧有的门户帮派之见,互相帮衬,共同进步。例如贾玲、李鸣宇、徐德亮等人,除了忙活各自的相声俱乐部,还都经常到别人家的“场子”里去助演、帮衬。正如徐德亮被有些记者问到“自立门户是否要和德云社打擂时”所言:“北京是个有上千万人口的城市,而每个相声场子里坐满了也就几百人,全北京的相声场子都坐满了也不过几千人。所以谈不上谁抢谁的饭碗。反而只有大家都发展好了,相声真的有市场了,大家才都能有饭吃。”

  热闹繁华的表象下,到底谁能走得最好最远?到底谁能实现自己的“相声乌托邦理想”?也许,只有经过大浪淘沙,摸索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且坚持的人,才是最终的成功者。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