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宗昌,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两个大名鼎鼎的外号——“狗肉将军”与“三不知将军”。我们从他的简历中来看看他是如何得到这两个绰号的。张宗昌,生于 1881年,死于1932年,字效坤,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赴东北谋生,一度沦为胡匪,后流落到海参崴。辛亥武昌起义后,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随至上海,任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1912年任江苏省第三师骑兵第三团团长、第五旅旅长。1913年7月,投靠冯国璋,先后任江苏陆军军官教育团监理、江苏将军公署副官长、总统府侍从武官长。后改任江苏暂编第一师师长。率部进攻护法军,任第二路总指挥。1920年兵败,所部被解散。1921年至奉天张作霖处先后任巡署高级顾问、宪兵营长、绥宁剿“匪”司令、绥宁镇守使。1923年任东北第三混成旅旅长。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奉军第二军副军长。二次直奉战争后,改任宣抚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初,任苏皖鲁剿匪司令。4月任山东军务督办。7月兼任山东省省长。 1926年初,任直鲁联军总司令。1927年6月,任第二方面军团长。1928年8月,兵败下野,一度亡命大连、日本。督鲁3年,横征暴敛,捐税多达50 余种。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镇压济南工人运动,杀害工运领导人鲁伯峻、朱锡庚、史得金、宋伯行等。1932年由日本回国,潜居天津租界。同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很多人以为张宗昌被称为“狗肉将军”是因为他爱吃狗肉,但这不准确。据其子张端说,张宗昌从来不吃狗肉,他嫌狗肉腥。那这个绰号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是从他嗜赌成癖而来的,因为其终日与骨牌为伍,而广东话推牌九俗称“吃狗肉”,故被人称为“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则是因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这“三不知”而来的。
看起来,张宗昌好像不学无术,其实,张宗昌也做过诗。要写诗,就要先学如何写,张宗昌先拜自己的莱州府治下的潍县老乡、末代状元王寿彭为师,教导自己习字作文和作诗,后来果然写出不少所谓古诗,后来还曾将所作旧体诗结集为《效坤诗钞》出版。除了写诗,他还主持印刷出版过《十三经》,据看过张版《十三经》的印刷业人士说,那是历史上印刷和装帧最好的《十三经》。与此同时,张宗昌让王寿彭出任山东教育厅长,整顿山东教育,在学校里提倡尊孔读经,规定学校里必须设经学课,说是要挽回道德人心。
另外,张宗昌还主持合并组建了新的山东大学,并有意聘请辜鸿铭担任首任校长,后来因为辜氏未及到校便去世,而改由王寿彭接替。从这几点来看,张宗昌一生还是做过几件具有文化价值的事情的。
笔者主要想谈的是张宗昌主持印刷出版的事。据考证,其印刷出版《十三经》和当时名士杨度有关。20世纪20年代,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聘杨度为总参议,杨度与其感情甚洽。张宗昌曾向张作霖保杨度为教育总长,因杨宇霆反对而未实现。其时张宗昌在山东提倡复古,为朋友计,杨度力劝张宗昌要多做好事,并建议他重刻《十三经》。张有的是钱,一听之下,立即照办,指令找一部好版,限时完成。杨度代张宗昌写了一篇序文,写成后由张宗昌用薄纸蒙在原稿上,一笔一笔地摹写,算“督办亲笔”,刻入书中。
笔者藏有两册线装《钦定春秋左传读本》,即张宗昌所出《十三经》中之一种。如何能确定这一点呢?答案就在开篇的《重印十三经序》中。此序最后署名即为“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督办山东军务兼省长张宗昌”。
再来看看序中都写了些什么:“教科成编,而六经微,旁行为书,而国文废。国势不张,文化亦靡能自信,致今日废经说,倡惟人是从良族悲也。反之者又蔑弃儒先传注,糅杂外教,附会新异,张瞽说以便其私,则侮经之祸亦废经等。今且无暇与废经者辩,而亟欲存经,并无暇与侮经者辩,而亟欲为经存注。抱残守缺无使散佚,于今日以待后学存中国耳。岂徒与陋儒时髦争是非哉。宗昌莅鲁,饬各学校增课读经,而讲师寥落,寻常读本坊间以艰于购觅,习尚变而旧籍湮毁弃,且更甚于秦火。失今不图异日出严屋壁之藏容可冀乎。因检图书馆所存前清定文诚公抚鲁时校刊之十三经板,重付楮印,分发各校,俾师生讲读。有所遵循书中校正尚鲜脱误,注解悉采通行,取便诵习。俾识途轨,至于经义闳深,传注浩博,汉宋师法具存,清儒考证尤密,好学深思者任自为之,而非可恃此以自画也。清季发捻初平,图书半毁,当局者已汲汲于此,今之事变更亟于前。齐鲁多儒,秦汉之际诸经赖之以传。孔鲋付胜之流风尚有未沫之乎。盖跋予望之矣。”
此序言文采非常,且夹有时事之深思,对社会发展之远虑,决非一般人所能为。应为杨度代笔之作。但笔者所藏之册中此序非手写上版,而是清以后线装书最为常用的宋体字,故难以见到张宗昌摹写之原貌。(赵晓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