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闪玩"悄然升温:与陌生人玩一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年轻人"闪玩"悄然升温:与陌生人玩一天
2009年10月19日 09:23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网发个帖子,召集几个陌生的网友,乘坐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到陌生的城市玩一天,然后各自回归生活——这种名曰“闪玩”的旅游交际活动,正在都市年轻人中间悄然升温,并且扩展到k歌、攀岩等更多游玩领域。不同于“驴友”也不是“拼一族”,“闪友”们认为,陌生的24小时结伴玩耍充满了新鲜和刺激,而在心理专家看来,都市白领更想通过“闪玩”达到摆脱寂寞和释放压力的目的。

  “闪玩”的想法源于空中飞人的生活

  “我是做IT的,每周都出差到不同的城市做项目。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周末能不能去短途旅游,结识一些陌生的朋友,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25岁的黎旭成天和网络打交道,“闪玩”这样的新生事物就在他脑子里出现了。

  去年11月,黎旭在豆瓣网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小组“‘闪玩’,约陌生人去陌生的城市玩一天”,他提出的要求是,选一个城市,陌生的朋友从不同的地方过去,只玩一天。

  今年3月,第一个寻求“闪友”的帖子发出了,目的地是广州。在帖子的截止日前一天,终于引来汕头女孩小帆的响应。那一天,他们上午游览陈家祠堂,中午吃了粤式点心,下午在越秀公园拍照,费用实行AA制。一天的结伴游玩,黎旭对小帆的了解也仅仅是“20多岁,从事日语翻译”,但就是这次带有一点行为艺术色彩的旅行拉开了“闪玩”的序幕。

  如今,“闪玩”的声势开始逐渐扩散,豆瓣网上跟“闪玩”有关的小组就已经有数个,其中“约陌生人去陌生的城市玩一天”,已经聚集了2296个感兴趣的人。各类“闪玩”网由此兴起,网站上的“闪玩”论坛不断开辟,“闪玩”族应运而生。“2009年的圣诞节在上海过”、“月底一起去厦门吧”都成为召集“闪玩”的热帖。“闪玩”小组里还贴满了闪友们在各地拍的照片,按照“闪玩”的潜规则,闪友之间拍照只能拍背面。

  或许只为到陌生城市喝杯咖啡

  有分析认为,“闪玩”之所以能兴起,是由于不少都市白领工作压力大,普遍存在焦虑、孤独的心理状态,而和陌生人游玩对情绪有一定的安抚效果。但闪友们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闪玩’既可以旅游,又可以结识新朋友,充满了新鲜和好奇,这恰恰符合年轻人探求刺激的心理。”

  也有闪友打出了“应对人情冷漠,消除彼此隔阂”的口号。从事网络销售的网友ling告诉记者,她周围的年轻朋友都希望尝试一下,“人在异地,而且跟陌生人在一起,可以不受约束,把平日里隐藏的一面表现出来,得到一种发泄的安慰。这种方式不仅带着冒险意味,甚至还略有一丝暧昧。其间的感受,可能正是‘80后’‘90后’追求的吧。”

  “与‘驴友’、‘拼玩’不同,闪友来自不同的出发地,然后奔向同一个目的地,游玩时间不超过24小时。如果有的闪友要继续玩下去,便不算‘闪玩’了。”黎旭说,“我们不追求景点是否著名,游玩是否成功,无非是想去个陌生地方,换一个心情。”所以闪游小组的首页上清晰地写着这样的文字,“或许我们需要的,只是到另外一个城市喝杯咖啡。”

  “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可以和陌生人短暂地玩一天,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思议的。新型人际交往方式的出现,与时代的发展、沟通渠道的更新密切相关。”心理咨询师、同济大学刘亮博士这样看待“闪玩”的兴起。他认为,原来受到通讯、交通等工具的限制,人们的交往背景还局限在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之间。而通过网络,如今80后、90后年轻人的交际系统甚至延伸到了整个社会。

  “闪游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交活动,暗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精神,没有什么好不好,注意安全底线就可以了。”网友ling如是说。(李雪林)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