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大栅栏西街重开街 鲁迅14年逛400多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600年大栅栏西街重开街 鲁迅14年逛400多次
2009年10月16日 08:57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天,有着600年历史的宣武区大栅栏西街,在经过7个月的保护修缮后重张开街。

  青色的石板路穿街而过、百余幢中西合璧的古老建筑壁立两侧、京腔京韵的吆喝叫卖不绝于耳、天南海北的游客络绎不绝……曾经的繁华景象,穿越历史,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栅栏西街东起煤市街,西至樱桃斜街和铁树斜街东口交汇处,全长323米,平均宽度6米。历史上,因其西端有座兴建于明代的“观音寺”而得名“观音寺街”。老街几百年来一直商居混杂,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需求。

  此次保护修缮工程总投资约2.44亿元,涉及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在保护修缮过程中,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作为该街的历史风貌基调。按照风貌维护类、风貌修复类、风貌整饰类、风貌更新类4类标准,对沿街建筑进行修缮整治,整条街巷呈现出传统中式建筑、民国式建筑、西式建筑相搭配的中西合璧格局。

  大栅栏西街把古朴的原貌展现给世人,同时带回来的还有蕴涵在街中各个角落的悠悠京韵。

  18处历史遗存修葺一新

  大栅栏西街地处宣武区的历史风貌保护带,街中鳞次栉比的老建筑,是保护修缮工程的重点关照对象。早在今年3月动工前,王世仁等古建和文物专家,即在街内遴选出青云阁、京华客栈、观音寺等18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遗存。

  而今,这18处遗存不仅修葺一新,而且每个都配有标识牌,注有该建筑的相关历史。

  昨天一大早,一支来自丹麦的20人旅游团就“逛”进大栅栏西街。循着街内历史遗存的标识牌,他们来到了西街33号的青云阁。

  青云阁的匾额由晚清三朝元老、著名书法家何维朴于宣统元年题写,那时老人已年过古稀,因怀念年轻时为官的平步青云,而取名“青云阁”。青云阁一时名声大噪,成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品茗访友的雅致场所。台球这一时尚运动最早就由青云阁引进,供达官贵人们消遣。

  “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四季平安!”走进青云阁,3名伙计响亮的吆喝,让这些金发碧眼的老外们倍觉新奇,而其内部回环曲折的建筑格局,更让他们频频按下相机快门。

  翻建于1905年的青云阁,是一家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内部建筑格局属于典型的轿子型,三层楼,中间一层为跑马廊。清末民初,京城有四大商场,青云阁居其首。其他三个是西河沿劝业场、王府井东安市场、菜市口首善第一楼。清末诗人许愈初的《肃吟馆诗集》中有首咏青云阁的诗道:“迤逦青云阁,喧腾估客过。珠光争闪烁,骨董几摩挲。栋栋书坊满,家家相士多。居然好风景,堪唱太平歌。”从这诗中,可以想见当年青云阁的热闹场景。

  和青云阁一样,大栅栏西街中这18处“享受”重点关照的历史遗存,各个都透出古老而神秘的独特风韵。紧挨青云阁的“大栅栏37号商店”,是座拥有6个拱圈的法式二层楼,容纳了大大小小5家商铺,外墙上斑驳的楷体大字,述说着往昔岁月。对面一座200多年历史的老客栈——京华客栈,在1976年之后经历了一次大修,而今已住满了居民,房前屋后的青石上,还保留着造型各异的雕刻花纹;往东,是稻香村在京城开的首家食品铺;向西,建于明代的“观音寺”檐瓦间流露出古人的清幽……

  11家老字号重振小吃街

  大栅栏是北京小吃的发祥地。“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民谚中的大栅栏门框胡同,是京城著名的“老字号小吃一条街”,直到2006年,因为街道整修等原因,老字号们才陆续离开。

  此次大栅栏西街保护修缮后重新开街,小肠陈、爆肚冯、年糕钱、豆腐脑白、奶酪魏、茶汤李、羊头马、瑞宾楼褡裢火烧,8家离开门框胡同的小吃老字号,齐聚青云阁,回归大栅栏。此外,青云阁原有的著名老字号普珍园菜馆和玉壶春茶楼等也回到故地,重张开业。11家曾经辉煌于大栅栏的名小吃今日齐聚,重现了当年大栅栏“小吃一条街”的胜景。

  昨天刚一开街,青云阁外便排满了前来“解馋”的食客。其中不乏年逾古稀的老人。一碗小肠陈的卤煮火烧、一盘爆肚冯的水爆牛百叶、一碗奶酪魏的宫廷奶酪……家住珠市口的王秉福大爷和老伴吃得津津有味。“十几元钱,吃个舒坦。打小就好这一口儿。”王大爷一边吃,一边和老伴儿回忆起种种往事。

  专家观点

  再现600年原汁原味

  “大栅栏西街的西端,五道庙附近,在明朝时即被看做是‘龙脉’所在。”北京古建筑研究所所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王世仁说,600年来,这条街中的商铺虽然几经改换,但不变的是它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经营之道,以及深深扎根在街中的浓浓京味儿。直到现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条修葺一新的大栅栏西街,仍是那样的原汁原味。

  对于刚刚开街的大栅栏西街,王世仁先生给出了上述评价。他说,自己小时候就在这条街附近的杨梅竹斜街住。他印象中的大栅栏西街,不仅融雅俗于一身,而且还具备很多时尚元素。

  “京城最早的一家西餐馆,当时也坐落在这条街的西端。”王世仁解释,那时候管西餐馆叫“番菜馆”,它的建筑风格和西街中的保持一致,也是中西合璧。

  目前,大栅栏西街中已有了广聚园、安怡之家等十余家西餐馆。王世仁认为,这同样也是秉承了这条街,能够快速容纳新事物的传统。“这是大栅栏西街商业历经百年而常新的秘诀。”

  323米老街故事多

  位于大栅栏商业街和琉璃厂之间大栅栏西街,新中国成立前还是社会名流、文人雅客汇聚之所,石板路上留下许多隽永的故事。

  - 鲁迅14年逛400多次

  文史专家统计,鲁迅先生在京14年间,有记载的逛大栅栏西街的记录有400余次。在这短短323米的街中,最吸引他的莫过于青云阁里的玉壶春茶楼。鲁迅先生经常徜徉于琉璃厂,由西面来,逛完琉璃厂,正好顺路到青云阁。先生最爱吃玉壶春的春卷、虾仁面等名点,他在壬子(1912年)五月二十六日的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下午同季市、诗荃至观音寺街青云阁啜茗,……

  同年十二月三十一的日记中又有这样的记载:

  午后同季市至观音寺街……又共啜茗于青云阁,食虾仁面合。

  丁巳(1917年)十一月十八日记又云:

  午同二弟往观音寺街买食饵,又至青云阁玉壶春饮茗,食春卷。

  鲁迅先生也常在青云阁楼下的小百货店中顺便买些日用品。另外这里也有不少书铺,衡水人王富晋开的“富晋书庄”当时即在此,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等书归这里专卖,鲁迅先生在他的书庄买过不少书。

  青云阁相当于当时京城最高档的“中式沙龙”。除鲁迅之外,康有为、梁启超、梁实秋等众多名人,也常来此品茗会友、小酌膝谈、思文赏乐。

  - 蔡锷小凤仙在此定情

  不光文人墨客流连青云阁,讨袁名将蔡锷将军也是这里的常客。他就是在青云阁的普珍园里结识了当时的名妓小凤仙,两人一见钟情,随后并多次在普珍园小酌。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备受小凤仙喜爱。

  蔡锷将军逝世后,小凤仙因无法忘怀,又来到青云阁找寻将军的记忆,并在此遇到她后来的丈夫。之后,小凤仙便隐姓埋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青云阁原址拍摄过电影《知音》,即是根据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改编,世人为之感怀。

  - 澡堂里的真实“潜伏”

  大栅栏西街里的龙晓宾馆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曾上演真实的“潜伏”故事。这座四方形的三层楼房前身是东升平浴池——新中国成立前京城最高档的一家洗浴场所。

  《燕游异闻随录》一书介绍道:“升平园是第一家最整洁的浴池。在此之前京师已有浴池,但都是空气污浊,蒸气逼人,升平园内部之秩序、外观之美丽,皆灿然可观,一新眼界。浴堂内分三等:即福堂、官堂、客堂。每日人为之满,而该楼生意俨握北京浴堂之专利。”

  就是这家设备最好也是价格最高的“东升平”浴池,曾经是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当时,共产党负责地下工作的赵凡、苏一夫、万一等人,常到东升平浴池利用特等官堂的单间接头。他们表面上打扮成大老板来洗澡,实际是听取地下党支部的工作汇报,布置任务。赵凡每次来东升平浴池接头,都会使用三层的4号或者6号房,东升平浴池成为地下党最安全的接头地方。

  这段澡堂中的真实“潜伏”经历,后来还被写进了中共北京市委的党史研究资料。(巩峥 江帼涓)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