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书展掀起中国潮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法兰克福书展掀起中国潮
2009年10月15日 19: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金秋十月,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再一次张开双臂迎来了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出版商、作家、学者与读者。德国当地时间13日17时整,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来自约10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家出版商参展,参展图书达40万种。

  与往年一样,在这几天里,法兰克福会成为一个书海与人海交织的全球出版业的奥运会,而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书展上的中国潮,以不可阻挡之势一路从亚洲向欧洲涌来。

  2008年,中国内地共有108家出版机构展出图书5300余种;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中,中国内地参展单位达到272家,展出图书1万多种。就连德国当地人都切实感到,今年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中国。

  中国作家、出版人、记者随处可见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向来是全球出版界盛事,如果说全世界的出版商这几天都聚集在这里并不夸张。记者看到,无论是咖啡厅中洽谈生意的商业伙伴,还是展台间穿行的过客;无论是城中行色匆匆的人流,还是露天广场举办的各种活动,随处可见中国人的身影。

  2009年中国展团的人数,是迄今为止最多的一次。据记者了解,今年来到法兰克福书展的中国人达2000多人。可以用“三多”来概括:一是作家多,从今年4月开始,就有中国作家携自己的作品,穿行于欧亚大陆之间,开始了中国主宾国活动的“开场戏”。金秋十月,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率领100多名作家活跃在书展上,以各种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二是出版人多,今年中国内地有200多家出版单位参展,比去年的108家增加了近一倍。许多出版集团的参展人数都多于往年,如中国出版集团就派出了近60人的庞大队伍。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也阵容强大,其中还包括来自德国的专家。三是记者多,今年参与报道法兰克福书展的中国记者有近百人,远远高于往年。

  中国展团整体作战主打“集团军”牌

  法兰克福书展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洽谈版权贸易,各参展商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推销本版新书。无数跟图书有关的活动不停地在各展馆举行。记者发现,今年中国参展团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打“集团军”牌。2008年,只有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单独设立展位。而今年几乎都是“集团军”作战,强化了中国出版“集团化”的特点,显示了“集团军”的实力。

  这种集团化作战的一大优势,就是在展台规划、图书摆放等方面思路更加清晰。而一些集团除在中国馆设立展位外,还到其他馆去抢滩夺地,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今年就首次在4号馆设立了自己的展位。“这样做可以更直接地与国际同行交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这样解释。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涛对于今年书展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中国展示的图书质量之高。王涛说,随着中国经济和出版业的发展,中国出版的实力越来越强,形式越来越多样,形象也越来越突出。他说:“现在中国的出版物从外观上看,已经很国际化了。”他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中国就会变成一个出版强国。

  “中国在6号馆的展台真的和过去不一样了——展台装饰更符合国际标准,组织的系列活动既有中国特色,又更具有国际性,中国出版人和国外参展商完全可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如此评价。

  记者注意到,书展上,关注当代中国是海外图书市场上的一大卖点,中国出版的全景式介绍中国概况的书籍很受欢迎。许多出版社针对这一需求,专门为书展策划了符合国外读者口味的图书。现代出版社社长告诉记者,他们策划的一套《中国元素》系列图书,就是专门针对国际市场做的,这次还带来了该系列的英文版和德文版。

  传统技艺表演尽显中华文化魅力

  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正如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所说,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契机,进一步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促进中国文化复兴,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的舞台,展示中国的形象。开幕式当天晚上,一台以中国出版为主题,由中国一流乐团和顶级艺术家参演的综合音乐会在法兰克福老歌剧院上演。中国艺术家精湛的表演,中国顶级音乐人特别制作的交响乐《开场乐曲》和郎朗现场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博得了现场中外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位每年都来法兰克福的中国出版社参展人员对记者说,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感受到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

  除中国艺术外,水印雕版、印刷表演及篆刻艺术等许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在书展上得到了充分展示。其中,荣宝斋的中国传统木版水印展每天都在法兰克福公共图书馆举办,并将于15日~17日在法兰克福书展的展馆进行现场表演。京剧、川剧变脸等传统戏曲表演,都为法兰克福书展盛会精心编排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他们声情并茂、出神入化的演出,将成为各国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的一大亮点。这些活动将使世界友人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报特派记者 王坤宁 朱侠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