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与美国谷歌(Google)公司的图书数字化合作协议签署之后,法国国家图书馆也于近日就类似项目开始了与该公司的合作谈判,并有可能成为“谷歌图书”伙伴名单上的第30个成员。这一消息所引发的争论,将问题从是否应当使用美国的数字化技术,推至公立性文化机构与私人企业的合作问题,并最终上升到商业化背景下,法国文化何去何从的高度。
法国国家图书馆前任馆长让-诺埃尔·让纳内是坚定的“谷歌”反对者。他在职期间,不仅图书馆自行对30万册书籍进行了数字处理,建立起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Gallica”,而且集欧洲各大图书馆之大成的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也在其推动下得以问世。而今,新任馆长布鲁诺·拉希改弦易章,未免有“变节”之嫌。
矛盾的焦点远不止于此。谷歌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开发商,一直致力于拓展图书数字化业务。自2004年设立“谷歌图书”项目以来,通过与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以及英国的牛津大学、西班牙的马德里大学等29个机构(其中美国22个,欧洲7个)的合作,获许对3000万册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已完成其中的1000万册。这一数字化过程所需费用由谷歌公司承担,但作为交换,“谷歌图书”可在其系统内对上述图书进行索引,供网民免费查询。
反对者认为,与谷歌的合作存在两大隐患:其一,将作品置于谷歌的索引之下,有可能对读者产生误导。搜索引擎与图书馆索引不同,通常根据点击率高低对内容进行排序,这一机制将导致经常被浏览的页面浏览次数更多,而不被关注的内容则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其二,谷歌之所以愿意提供免费服务,是因其背后有着巨额的广告利润,然而图书的作者和版权的所有人却无法分享到这部分收益。图书馆看似获得了免费服务,实际上却是以无可预估的文化资源为代价。
然而,在阐述为何选择谷歌作为合作伙伴时,里昂市立图书馆馆长言之凿凿。首先,其强大的数字化处理能力,为图书处理的安全、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较之法国国家图书馆此前每周处理1500册图书的效率,谷歌每周2000册的速度可以将里昂图书馆原定的10年数字化计划缩短到6年。其次,由于数字化成本高昂,谷歌提供的免费服务确实非常诱人。最后,谷歌在全球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这有利于藏书为读者所认识和利用,推动了图书馆公益性的实现。针对反对者忧虑的版权问题,他也表示,目前合作的图书全部属于可自由使用的无版权作品。
为此,法国文化部部长密特朗专门撰文,意在给剑拔弩张的双方都“降降温”,同时也从更高的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密特朗将文化遗产的传承置于工作的首位,并着重对“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阐释。他特别指出,“文化遗产”包括已经和正在被创作的艺术作品,它们不仅要被保护、修复、观看,更应该被更多的人学习和吸收,进而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法国文化部的另外两项重点工作,则分别是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相对其前任阿拉巴奈尔夫人的文化政策,密特朗似乎对“数字化生存”情有独钟。譬如,他认为电子游戏也是一种具有遗产性质、同时拥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表现形式,国家应当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落实新近通过的《互联网与著作权法案》。同时他还鼓励民众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在高调接任文化部长之后,对萨科奇总统关注的“保护著作权”、“促进文化产业”和“发展文化民主化”都给予了积极回应。一方面,他充分肯定数字化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利用,是信息社会的大势所趋,并积极评价了法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业已进行的数字化项目。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对谷歌应该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在承认并利用其强大功能的同时,建立一个面向世界的、拥有自身检索系统的法国文化门户网站,从而汇集各文化机构原本孤立的数字化成果,使之成为任何搜索引擎都无法回避的、了解法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作者:朱晓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