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午节等25项目入选世遗名录 数量世界第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端午节等25项目入选世遗名录 数量世界第一
2009年10月13日 15: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三日电 (记者 应妮)包括中国端午节、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等在内的二十五个非遗项目,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全数获得通过;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木卡姆及蒙古族长调民歌等四项,中国共计二十九个入选项目,是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文化部十三日在此间举行了发布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介绍,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呼麦等二十二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三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表示,近年来中国非遗工作取得全面进展,如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即将进入总结验收阶段;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共一千零二十八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不断完善,文化部命名了三批近一千五百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九百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文化部先后设立了闽南文化、徽州文化、热贡文化和羌族文化四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表示,这次获得通过的二十二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对世界文化有较大的影响。如安徽宣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养蚕及制丝工艺等。二是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了充分的关注。这次有藏剧、新疆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贵州侗族大歌、中国朝鲜族农民舞、甘肃花儿等民族艺术形式,此外,妈祖祭祀仪式的入选也是众望所归。

  他指出,申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而非单纯追求数量多少,“如同世界文化遗产一样,加入名录只是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保护还在于每个国家每个地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遗”的许多内容与百姓密切相关。“中国正在积极探索‘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比如中国的剪纸,其基本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化,不再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却以艺术品的形式进入了审美与收藏的行列。”此外,此次端午节申报成功了,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都有待申报。(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