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情结可以休矣
实话实说,这几年的诺奖得主得奖之前,帕慕克我依稀听说;多丽丝·莱辛我只看过《金色笔记本》,并且不甚欣赏;唯有克莱齐奥,我年轻时就读过他的《诉讼笔录》,不禁十分自得——但书的内容我早忘得干干净净。
轮到今年的赫塔·米勒,我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但我不以为耻,只是叹息说:诺奖,越来越小众了。
多年来我们都以为诺奖是一项国际性大奖,排排坐,分果果,亚欧美非一视同仁。骨子里再有偏见,大面上总还过得去。然而转眼之间,欧洲作家已经连年得奖,十年间,只有两位非欧洲作家得奖。在102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中,欧洲作家总共占了79人。
而且,诺奖最迷恋离乡背井者的创作,远有索尔仁尼琴,近有赫塔·米勒,其他人等更不用说了。这是一种俯瞰的视角:你们从地狱投奔天堂了,OK,说一下地狱故事吧,让我们的怜悯“有的放矢”。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该体谅人家。诺奖是以私人捐赠作为奖金来源,不用纳税人的钱,所以不必要求它有多公平,尤其是其中的文学奖与和平奖。
中国作家,多少都有诺奖情结。我现在越发觉得,可以休矣。毕竟作家的天职之一是取悦读者,尤其是母语读者,所以安安心,好好写自己的东西,才是正理。而且,我们有我们的茅盾文学奖。 □叶倾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