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马尼亚裔女作家赫塔·穆勒以描绘底层众生相打动评审
博彩公司“你猜你猜”的游戏很难中标,这次也不例外。昨日晚上7点(北京时间),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德国作家赫塔·穆勒(Herta Muller)获奖,而此前呼声最高的是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再次落空。据悉,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举行,届时穆勒将获得140万美元。
“底层众生相”打动评审
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集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于一身。此次获奖令其成为诺奖设立以来第12位获奖的女性。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赫塔·穆勒是因为“其写作具有诗歌的精炼和散文的平实,描绘了一幅底层社会的众生相。”而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德则指出,穆勒创作“一方面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则真实地讲述了生活于极权之下人的状态。”
瑞典文学院的18位院士组成了此次评审团。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接到了200余位作家的提名。赫塔·穆勒是在一个5人最终提名中胜出,为此其成为第106位获奖者。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就颁给了法国作家克莱齐奥,因为“他的写作开拓了新的文学领域,充满了诗意的历险和对感观狂热的探索。”
德语文坛最具特色女作家
赫塔·穆勒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来自一个讲德语的罗马尼亚少数民族家庭。她曾在提米索拉大学修读德国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毕业后做过翻译和教师等工作。因拒绝和国家安全部门合作,1984年成为自由作家。1987年,穆勒与她的丈夫移民德国,现居住在柏林。
目前,穆勒已是当代德语文坛最具特色的女作家。1982年,穆勒发表了德语短篇小说集《低地》。该部短篇小说集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再现了巴纳特人的乡村生活,揭露了家庭和社会的阴暗面,因此在罗马尼亚激起轩然大波,并成为禁书,一时引起广泛争议。
不过,德国文学批评界则惊喜地发现了一位文学新人,批评家们赞扬穆勒发现了文学的新大陆———罗马尼亚说德语的巴纳特地区。目前,包括《绿梅树的土地》在内的四部著作被翻译成英文。
- 国内反应
止庵:中东欧文学是研究盲点
著名诗人唐晓渡、学者止庵,北师大教授、文化批评家张柠,都表示完全不了解赫塔·穆勒,止庵称,“赫塔·穆勒是近年来诺奖得主中第三个中国读者完全不了解的作家,她和之前的凯尔泰斯、耶利内克一样,在得奖前大家都不知道。而这三位作家均来自中东欧国家。而英语文学的诺奖得主我们可能‘没想到’,但不会‘不知道’。这说明,到目前为止,这一地区的文学一直是研究的盲点,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出版界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止庵说,国内的出版社之前没有出版过赫塔·穆勒的著作,仅有2002年的《译林》杂志刊登过她的一篇短篇小说。止庵认为,凯尔泰斯、耶利内克、赫塔·穆勒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可以证明,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视野还不开阔,而100年前,鲁迅、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这部书译介的主要作品,作者恰恰来自中东欧地区而不是英美文学界。而现在还不如那个时候。中东欧地区的文学成为了外国文学研究的盲点。另一方面,出版界每年有那么多人出去,但是大家普遍把眼光盯紧在亚马逊网站排行靠前的英语文学作品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忽略了非英语语种的文学;二是只盯大国,忽略小国;三是还有前冷战意识形态———赫塔·穆勒在罗马尼亚写作时,就是一个异己分子。”止庵说,“出版界买版权就像押宝,以作家在美英等国受到的评价为标准。但是,诺奖评委们有自己的标准和思维逻辑,这一点和我们完全不同。”
张柠认为,对于西方中心主义最严厉的批判,恰恰来自西方国家。近年来,西方文化界十分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少数族裔的文化,而我们一方面不认可西方中心主义,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中又形成了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整体模式,又埋怨别人不关注我们,这就是现实存在的悖论。“中国那么多大学和外国文学研究机构,对于中东欧文学研究留下这么大的空白,实在是不应该。”
流亡放逐是主题
- 创作命题
穆勒的父亲二战期间在德国党卫军中服役。1945年以后,罗马尼亚把她的母亲驱逐去了苏联劳改营。而在罗马尼亚生活的经历令其终身难忘。尽管离开罗马尼亚已经20年,然而压迫与流亡、放逐与极权却成为其小说和诗歌的主命题。
而穆勒第二部长篇小说《宝贝》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恐惧心理、被叛卖的友谊、反抗和顽强地求生。小说中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它形象地再现了作者在齐奥塞斯库时期的个人经历。
其最新的小说英文版《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出版于今年8月。书中主人公依然是位被放逐至劳动营的17岁男孩的遭遇。
然而,这种对自我经历的描述,在穆勒的创作下,既不是回忆录或自传,也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再现,而是感觉的自我虚构。
德国反应
李健亚 张弘
●德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黑尔姆斯·卡马赛克发表评论说,他听到穆勒获奖消息后“完全惊呆了”,他称穆勒的新书描写在当年德国高压统治下,在德居住的罗马尼亚“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其行文与思想的力量,“唯有已故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可与之相提并论。”
●赫塔·穆勒现居柏林,柏林市长克劳斯·瓦维海特在获悉穆勒获奖后发表声明对其表示祝贺,他表示,移居德国后的穆勒,最近拿一个重要的文学奖是2005年的柏林文学奖,如今再拿下诺贝尔文学奖,“从一个侧面可见柏林是正在上升的全球创意艺术和知识分子重地”。
●而德国出版联盟主席哥特弗莱德·胡内菲尔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穆勒是当今德语文坛最有分量的声音之一,她的文字“强有力且充满着理性的光芒。”穆勒同时入选了今年的德国图书奖最终入围名单,下周该奖将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揭晓。
(张璐诗 发自德国)
本版编译/李健亚 采写/本报记者 张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