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忆:带着一把驳壳手枪保卫开国大典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七旬老人忆:带着一把驳壳手枪保卫开国大典
2009年09月25日 14:00 来源:燕赵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拿着60年前的照片,王文庆回忆起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时刻。李志华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带着驳壳手枪保卫开国大典

  王文庆在建国前几个月调往北京担任警卫任务,并有幸在开国大典上保卫天安门

  建国前随部队进京

  昨日,见到76岁的王文庆时,他胸前特意别着曾参加解放战争的奖章,还有一枚1950年代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的慰问章。他女儿说,这些都是父亲的宝贝。

  王文庆拿出一张发黄的照片边看边说:“1948年,我从河北宁晋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王文庆当时所在的部队是解放军某兵团四旅。 1949年5月,部队奉命调往北京,并改编为北京市公安总队,王文庆也成为警卫营一连一班的一名战士。“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党中央、北京市的重要机关及重要会议的警卫工作。”他自豪地说。

  说起部队的武器装备,王文庆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当时,一连武器是最先进的。“建国前夕,我们每人又配备了三八大盖、卡宾枪,加上原来发的驳克枪,每个战士有三把枪。这一下,可把我们乐坏了。”王文庆笑着说,“那些枪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蒋介石被迫当了运输大队长,给运来的,别说不用打收条,更不用感谢!”王文庆幽默的话语逗乐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警卫任务始终非常繁重

  “我们连队成立以后,警卫任务始终非常繁重。”王文庆回忆道,他们曾在解放饭店、中山公园、工人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地执勤警卫。后来,根据上级指示,他们就常驻东交民巷的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门卫、大院和通往首长办公室的公路上执勤。

  “我和战友们高兴极了,因为,这是进京之后头一次担任这么重要的警卫任务。”王文庆说,让他们更为激动的是,有一次,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文艺晚会,还邀请了毛主席等中央首长,他们班负责礼堂四周的执勤任务。“当时,我的警卫位置在礼堂北边,离主席下车的地方挺近,见到主席的一刹那,我几乎停止了呼吸。 ”王文庆回想,主席神采奕奕、气宇轩昂,那模样至今停留在他的脑海中。“那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毛主席,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激动,实在是太幸运了。”

  凌晨4点就起床去天安门

  “刚进北京时,就听说让我们参加国庆大典,不过,正式接到通知是在9月份。”那时候,连队多次召开会议,要求一定要做好开国大典的保卫工作,“我们连主要负责天安门广场的安全。”

  10月1日凌晨4时,王文庆和战友们就起床了。他们早早准备就绪,穿戴整齐。“我上身穿绿军装,脚上是高筒皮靴,带着一把20响驳壳手枪,坐上汽车向天安门驶去。”对于当时的情景,王文庆记忆犹新。

  到达广场后,全连战士立即进入执勤哨位,严阵以待。那时,参加检阅的各种方队,工人、农民、学生及各界人士组成的队伍也都在紧张排练,每个人都精神抖擞地等待着那个神圣时刻的来临。

  “我们班的执勤位置离长安街比较近,我的执勤点在天安门广场的西北角。”王文庆说,在对周围人员和地形等情况进行细查,发现没有问题后,他们便在指定位置上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当天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的军乐队高奏《东方红》。伴着雄壮的乐曲,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扩音器中,传出播音员的声音:“毛主席来了!”顿时,天安门上下掌声雷动,数十万双眼睛一齐射向天安门。

  “那一天自始至终,我们都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坚守在岗位上,并且圆满完成了警卫开国大典的光荣任务,大家都特别兴奋。”下午6时许,王文庆随连队回到了驻地——西单附近的一所中学里。

  “能够参加开国大典,亲眼见证庄严神圣的时刻,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王文庆于1993年从原石家庄市化工一厂离休,每逢想起开国大典,王文庆就会心潮澎湃。(珊佳 杨琨)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