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为大局暂不寻女 朱敏在集中营过"非人"生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朱德为大局暂不寻女 朱敏在集中营过"非人"生活
2009年09月25日 09:2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朱德和女儿朱敏在一起。资料图片
安放在刘铮家里的朱德半身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朱德女婿刘铮回忆老丈人———

  他要求我们平淡生活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北京师范大学附近一处平常住宅底楼,陈设的家具都已显破旧,与普通住宅不同的是,房间里处处可见朱德印记,开国元勋之后朱敏夫妇便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今年7月,朱敏女士离世三个月后,这间屋子的大厅墙上,朱德的几幅字画之间多了一张朱敏的遗像。除此外一切如故:门口一尊朱德的半身塑像,前方的花瓶内常年鲜花盛开;大厅的橱柜内,处处是与朱德相关的照片……字画之中一副《游越秀公园》,如兰花般雅致的四行字: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妻子离开三个月来,刘铮已经渐渐习惯了这种平和的孤单。“1953年从莫斯科回来之后,生活就一直是平淡的,这也是老人家(朱德)的要求。”数十载以来,朱德对这个家庭的影响一如其对整个中国的影响一样深远。

  中央文件出现“朱毛”落款

  护国运动后,朱德到上海遇见了孙中山。孙中山要朱德去美国,而朱德却坚持要去德国,去看欧洲的情形,“其实他那时已经认清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惟一的出路了”。去德国的同一年,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早年行走嘉陵江畔的朱德或许也没有想到自己将对后人乃至一个国家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新近公布的《朱德自述》中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出身:

  “家里从来没有人读过书,在这时,家里也还是富裕的中农时期,有吃有穿。那时才七岁,从前在四川读书,也不要多钱。四百个铜钱一年,白天跑着去,晚上回来,中午还要回来吃饭,是走读。头一年就读了一本《大学》,《中庸》、《论语》也读了,到了《上孟》、《公孙丑》那一章。”

  朱德开始读四书五经的时候,也是中国社会剧变之时。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大清的昏暗腐败完全暴露,“亡国”的口号提得很高,“变法”的思潮也很快地反映在各处。

  1908年间,谙得各种世事,朱德决心到云南去。在云南,朱德入了云南讲武堂,并正式开始学习军事。第一学期后,参加了辛亥革命。

  随后几年,经过云南起义、护国运动后,朱德曾两次到上海,第二次到上海时,便遇见了孙中山。朱德对孙中山印象很好:“孙中山那时叫他回广西的军队里去。但他坚持要出国,于是就叫他去美国。”孙中山告诉朱德:美国是新的国家。而朱德却坚持要去德国,去看欧洲的情形,“其实他那时已经认清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惟一的出路了。”去德国的同一年,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朱敏降生在莫斯科郊外,正值40岁的朱德留学苏联,国内北伐战争起时,为支持北伐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从国外抽调一批军事、政治工作人员回国参战,朱德也面临人生转折,回国参战。为了纪念这一年,朱德给女儿取名“四旬”, 就这样,四旬初降人间便离别了父亲,而这一别竟达14年之久。

  1928年5月,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又一出高潮戏。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也叫工农革命第一师)和朱德领导的工农革命第一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自从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后,文件上开始出现“朱毛”简称落款,“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朱毛’是指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朱毛红军”老百姓这样叫,中央文件这样写,连国民党报纸也这样报道。“大概因为‘朱毛’好记忆,红军行军时,也用‘朱毛’做行进标记,看见‘毛’字往右拐,看见‘朱’字往左拐。”

  在父亲转战疆场的岁月里,离别父亲的四旬,被母亲托付给外婆带回成都,就此远离双亲。在成都跟随着外婆,四旬被命名为“贺飞飞 ”。贺飞飞第一次认识父亲,是在成都街头的一张“悬赏捉拿”布告栏里,里面印着父亲朱德和毛泽东的头像。外婆指着朱德的头像告诉贺飞飞:“那是你爹爹。”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