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之父”臼井仪人意外去世,网络上掀起“小新”怀念潮
中国粉丝集体回忆五岁“小流氓”
9月11日早晨,“蜡笔小新之父”臼井仪人意外失踪,随后几天警方确认了他的死亡。在这期间,最着急的人非双叶社一位责任编辑莫属,他表示:“连载的画稿,我们只拿到了11月份的。现在,只好拜托警方寻找了。真盼着作者早日与我们联系。”可惜的是,这位负责的编辑再也拿不到今年12月份的蜡笔小新画稿了,51岁的臼井仪人被日本警方确定已经离世。那个以擅长揭大人短处,爱耍小聪明还很色的蜡笔小新,也因此被定格在了永远的五岁。
回忆
通过盗版书初识蜡笔小新
随着臼井仪人去世,蜡笔小新永远定格在了5岁。虽然他的实际年龄已超过了19岁,这正是一个少男展开初恋的年纪,也是不少真正的“小新迷”们第一次看到这个小流氓的故事的年纪。在小新迷心里,这个拥有成年人心智的顽皮小孩永远不会长大。
中国读者对这个流氓小孩的认识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和《圣斗士星矢》、《尼罗河女儿》等一系列影响过一代人的日本漫画一样,《蜡笔小新》系列漫画来自“内蒙古出版社”、“长春出版社”等众小新迷们耳熟能详的“厂牌”,具体哪个出版社“慧眼识珠”在先,从港台地区发现了这部后来引起巨大争议的漫画,如今已不可考。唯一可以被证实的是,系列图书被引进中国的时间是2002年左右,由共和联动、博集天卷两家出版公司共同出版,据负责人张先生称,发行总册数在百万册以上。共和联动的负责人张先生坦言自己也是一个小新迷,他表示,从这个拥有成人世界观的小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能体会到城市中的成年人所面临的困境。
九十年代中期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蜡笔小新这个“小流氓”在年轻读者中的传播速度。现年30岁的李先生回忆,当时正在北师大附中读高中的他有一天突然发现,班里的同学人手一本盗版的《蜡笔小新》,当时凤凰卫视还在播系列动画片,不少同学都在班里以模仿小新的说话腔调为乐,严肃过头的班主任还阻止过同学们以这种“怪腔怪调”说话。
虽然小新是自己青春期的重要回忆,但李先生说,以后如果自己的孩子看“小新”系列漫画,一定会让其“在自己的指导下观看。”“虽然小新很可爱,但是如果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那我根本对付不了。”
魅力 “小痴汉”反映观众心声
不过李先生的担忧在别人眼里看来似乎是多虑的。正在天坛东里小学读四年级的赵丰琪小朋友告诉记者,班里的同学基本都看过小新,也知道小新是个什么样的小孩,但是这个人物在她们看来已经有点不太“时髦”了,大家也不会去故意地学习他的声音和做法。在女孩子们心目中,最喜欢的动画偶像是更为简单易懂,也更适合孩子观看的“美羊羊”。
在唱片公司从事宣传工作,32岁的丁先生这样形容对小新这个人物的感受:“我之所以喜欢小新,是因为他很流氓,其实他是一个成年人,被披上一个孩子的外衣,他喜欢漂亮姐姐的大腿,小孩子去撩漂亮姐姐的裙子会很可爱,但是如果成年男人去这么做,就是痴汉了。”此外,“直肠子”和“笨”也是小新迷们对他的最大“萌点”,比如妈妈美伢每次都教他说“我回来了”,可是他就是要固执地说“你回来了”,这种类似无厘头的“二”让许多人看到了“想象中的自己”的影子。
臼井仪人的去世或许是一个“小新、阿童木和哆啦A梦联盟”暂时告别“当红舞台”的标志,不过停留在上个世纪末的集体回忆赋予了小新这个人物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位于“小朋友”和“大人”中间的那拨还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其实也赶上了“小新热”的尾巴。在他们心中,小新的故事是自己的“减压工具”。李先生的妹妹现在是个高中生,她中考的时候曾经看过大批的小新漫画,“都是从儿童书店买的”。李小姐觉得,小孩接触小新根本没什么关系,大家就是觉得这个小孩怪好玩的而已,“大人们总是会觉得小孩看到什么东西,就会去模仿,其实压根没那回事”。曾经被上一代“严盯猛打”的80后如今在更年轻的心里,已经变成了谆谆教导的大人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