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为啥不上《百家讲坛》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阿来为啥不上《百家讲坛》
2009年09月23日 07:46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前两天,作家阿来在成都和读者见面的时候提到,《百家讲坛》节目组曾经邀请他主讲史诗“格萨尔王”,他虽然愿意尝试,最终却还是拒绝了,因为他写的试讲稿被《百家讲坛》退回修改,以适合“讲故事”的需要。“我又不是讲评书的,何况真正评书讲得好的也不只是讲故事。我不能那样讲故事,所以就拒绝了。”(9月21日《成都日报》)

  关于《百家讲坛》的细节要求,阿来没有讲太多,不过从一句“我又不是讲评书的”,我们基本可以揣摩出一二,如果再对比一下比如前些日子正在《百家讲坛》走红的历史老师袁腾飞,阿来的拒绝就非常好理解了。他追求的是“以文学方式讲,要把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包容其中”,是“那些畅销书不在了,我的书还能卖”;而《百家讲坛》呢,上周袁腾飞爆出抄袭风波的时候,节目监制魏淑青已经回应得明明白白,“专业的学问和传播学需要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栏目的性质决定了,不可能完全按照专家的意见来精细打磨每一集节目”。

  《百家讲坛》的栏目性质是什么?“传播学”这个词儿显得有点专业,换成一个通俗的名词“收视率”就明白多了。说到底,《百家讲坛》只是一个电视栏目,虽然过去两年在文化产业当中很是风光,但收视率三个字,却是这个电视栏目的生命线所在。

  本来,一个电视节目追求收视率,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必要拿出来谈论。但是《百家讲坛》这个节目有点不一样,就像他们喜欢用“传播学”这样的专业名词来指称“收视率”这样的需要一样,几年以来,《百家讲坛》基本上是挂着学术和文化的幌子,实际上却在不断地说着“评书”。而且正因为这块学术和文化的招牌,他们在收视率上一再得益。

  需要声明一下,在这里把“学术”与“评书”二者对立起来,绝对没有贬低评书艺术的意思。相信我们的评书艺术大师们也明白,评书就是讲给老百姓听的一种娱乐形式,讲究个喜闻乐见,真要搞成个文化学术,怕也就没人听了。这个道理,说书人明白,《百家讲坛》当然也明白,所以才有他们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不断博弈,才有阿来最终不得不拒绝上《百家讲坛》这样一个结果。不过与此同时,《百家讲坛》还明白,仅仅把栏目办成一档评书是不够的———《电视书场》之类的早摆在那儿了嘛。对观众们更有吸引力的,是穿上一身高端文化栏目的行头,然后再去讲评书。于是观众满意了,栏目也“传播”了,真正被丢在一边的,是那个只能给人当行头的“文化”。

  《百家讲坛》的构思,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回过头来看,作为一档电视栏目的生存和发展手段,似乎也没法过于苛责。不过在风光的时候大打文化牌,出了问题又退回到要照顾收视率的堡垒,如此进退有据的姿态,还是不免让人齿冷。而且如今既然已经退回到了讲收视率的地步,既然已经爆出了抄袭风波,《百家讲坛》这个品牌想必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以后的方向大概也只能越来越评书化了———既然一切都可以按照商业规则来评价,那么一个栏目的生老病死实在也正常得很。这样的时候,不要说阿来,就连我这样的普通观众,都想离《百家讲坛》远一点。

  □kidy(天津 文员)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