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35周年大阅兵 退伍老兵受益一生
李志刚讲述当年受阅的情景
25 年前的国庆35周年阅兵,他用七个月的酸甜苦辣换来了一次受阅经历,练就了标准的队列动作,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格。从北京回到原来的部队,他就成了队列专家,平时训练打主力、唱主角,团、师、军区搞阅兵更是挑大梁,任总教练、扛军旗,出尽风头。转业到地方学校,每年的运动会他又唱起了主角,凡是经他训练过的班级总会拿到入场式的好成绩。“一次受阅,受益一生”,今天,由泸州老酒坊冠名、本报联合全国19家媒体推出的“泸州老酒坊·新中国国庆记忆大型系列报道”,为您讲述成都大学医护学院职工、退伍老兵李志刚的国庆记忆。
身高超限高“唐僧”口才磨动军官
1980年,18 岁的李志刚参军入伍,两年后考入解放军高射炮兵学校(现解放军防空兵学院)。毕业前夕,国庆35周年大阅兵的炮兵学院方队到学校来挑人了。报名条件有两个:应届毕业生、身高1.70-1.75米。李志刚正巧当年毕业,但他的身高比要求高出近2厘米。“不管这么多,先报名再说。”
1984年3月,经过层层选拔,李志刚进入了体检环节。“1.755米!对不起,你超高了,很遗憾!”旁边的军官把李志刚请到一边。
李志刚早有准备,一边磨磨蹭蹭地穿着衣服,一边向军官求情:“首长,我是来自边疆的部队,能上一次北京就不容易,更不要说是上阅兵场了……”“我父亲也是一名军人,上阅兵场不仅是我个人的梦想,也是圆了父亲的梦想……”“我们班现在就剩我一个人了,要是我再被淘汰……”
李志刚用了差不多十分钟“穿衣服”,“唐僧”般的软磨硬泡,终于让军官松了口,让他又量了一次。这时的李志刚已经穿戴整齐,跨拉着身体也不明显——“1.745米,合格!”
动作超标准从第三排调到第一排
1984年3月7日晚,李志刚和被选中的学员们一起轻装北上,先到张家口市的宣化炮兵学院集训两个月。
整个方队有10多名教员来自三军仪仗队。按理说,队员们都是千里挑一,但教员们一看,“我们简直都成了残疾人”:头正脖子歪、双肩高低不齐、两腿间有缝隙……为此,领子上别针、背上插夹板、睡觉时绑起双腿、不枕枕头等等各种办法都用上了。在军姿训练的同时,还穿插进行齐步走分解动作练习,从手的高度、角度与身体的距离、再到步幅距离、踢腿高度,都有非常精准的要求。
李志刚除了在军姿考核规定时间内眨眼而第一次没过关外,其他课目都是一次性合格。因此,在进驻北京沙河阅兵村前,李志刚从第三排面调到了第一排面。
训练苦为乐捡块鞋掌都是“宝贝”
1984年5月中旬,炮兵学院方队进驻阅兵村。第一排面,“那就是整个方队的门面”,自然要求也是最高,李志刚吃的苦也比
别的排面更多,“训练下来,军装用手就可以拧出汗水”。
大短裤是阅兵村的特殊“装备”,一是凉快,二是方便教员检查腿部动作,但这可便宜了北京郊区的牛虻,“四川叫牛疯子”。纪律最先规定是蚊虫叮咬不准动,可牛虻咬着实在是太疼了,后来准许喊“报告”批准后才能拍打。李志刚的方队有个湖南籍的队员,李志刚(左二)当年同战友们刻苦训练牛虻十分“喜欢”他,每隔几分钟就要喊一次“报告”,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少乐子。
皮鞋是训练中磨损最大的装备之一,一副鞋掌用不到一周。“谁要是在训练场上发现一块鞋掌,就跟捡着宝贝一样。冲上去对准了一脚踩下去,就又可以用几天了。”后来,指挥部把修鞋的师傅分配到各个方队,才解决了修鞋的问题。
受阅出意外齐步换正步时错了一拍
七个月的艰苦训练过去了,李志刚终于盼到了国庆阅兵这一天。
10 月1日上午10时,阅兵式开始。站在炮兵学院方队第一排面的李志刚只觉得心跳加速、血往上涌,全神贯注地听口令、做动作。“分列式开始。”调整队形,踏步、前进,就在方队将由齐步换成正步时,意外出现了,“因为我们在长安街齐步走时,听到的是由广播里传来的联合军乐团演奏的节拍,可进入天安门广场时,节拍正好差了一拍”。
正常情况下,左脚应该踏在《解放军进行曲》的重拍上,可当时的整个炮兵方队的重拍却是在右脚,“我站在第一排面,甚至能听到后面喊‘错了,错了’。”换不换?后排的盯着前排的,第一排的盯着前面的两名领队。虽然整个方队能在一秒钟内全部调整步伐,可当时已经进入了观礼区,全世界的目光已经聚集在此,只好将错就错了。
“向右看!”从东华表到西华表的96米瞬间踏过,“我当时可能是太专注了,脑中是一片空白,只想着拿出最标准的动作。”
25年过去,当年的受阅经历一直影响着李志刚,“现在每年学校搞运动会,经过我指导的班级,入场式总会拿到名次。”他说,一次受阅经历,让他受益一生。(邓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