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朱德缘何未担任共和国主席?
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第一次向党外人士公布了他不准备担任下一任国家主席的想法,并拱手拜托在座的诸位在各自的范围内透露这个消息,帮他“刮点小风”。
1959年4月2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实际上是中共中央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二届人大定调子的,其中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向二届人大推举国家领导人的人选名单,新的国家主席人选当然也包括在内。
在当时的中共高层领导中,可以作国家主席的人选应该说有好几位。经过中央书记处的初步酝酿,最后集中到朱德和刘少奇两个人身上。
按照惯常的做法,毛泽东不连任,由上届国家副主席朱德继任是顺理成章的事。事实上,中共高层领导和党外民主人士也普遍持这种观点。还在半年前,为准备召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组织部和统战部受中央书记处委托,草拟了一份第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家领导人候选人名单,发给中央一些主要负责人征求意见。在这份名单上,仍把刘少奇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而没有提国家主席候选人人选,这就透露了一个明显的信息:刘少奇仍将留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既然如此,国家主席候选人显然就是朱德了。
为此,朱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回想起和毛泽东的一些往事。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朱德的名字与毛泽东的名字密切联系在一起。自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在毛泽东、朱德的率领下,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锤炼,我军逐步发展成为一支与人民血肉相连、坚不可摧的队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个漫长的征途上,“朱毛”的旗帜为革命者所共同高举。朱德和毛泽东本人也把“朱毛”作为一种团结的象征。
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上,朱德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判“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1935年6月,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会师,共同北上。当红军行进到川甘边界时,张国焘借口无法过河,企图使部队回转南下,并且要求与红四方面军一起行军的朱德发表声明,反对毛泽东的所谓“右倾逃跑路线”。朱德面对张国焘的威胁和利诱,毫不退让,明确地表示:“朱毛,朱毛,人家都把朱毛当作一个人,朱怎么能反对毛呢?你们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割不断我与毛泽东的关系。”事后,毛泽东得知此事,深受感动,称赞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新中国设立国家主席一职也是他的首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祖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处于战争状态,因此作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象征的国家元首——国家主席一直空缺。1954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同时决定设立国家主席。毛泽东以其在党内外、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和无人可比的崇高威望,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而德高望重的朱德,则当选为副主席。
几年后,毛泽东多次对朱德等人说:“去掉国家主席职务,专做党的主席,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做一些党所要求我做的事情。这样对于我的身体状况也比较适宜。”朱德长期同毛泽东朝夕相处,深知他的脾气禀性。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等人,也十分理解毛泽东的苦衷。他们在党内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和解释工作,终于使党内在毛泽东不连任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取得了共识。1958年12月10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意愿,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