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今非昔比了,好在苍天不负苦心人,不几年,他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1960年代初,毓邮的妻子任芷芳带着三个孩子也来到了日本。1968年,两夫妻面对现实,仿照旅日老华侨的“刀工”(世称旅日华侨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头刀),开办了一家很小的新亚饭店。这期间,他们能上也能下,精心布置,日夜苦干,聘请了沪帮名厨吴国祥掌厨,很快,他们新亚的酱猪蹄、红烧划水、明虾豆腐、红烧排翅……不胫而走,他们的小笼包子,皮薄馅嫩,咬开来一包汤汁,很受市民的欢迎。后来他们的店面不断扩大,又开设了分店,直至现在,已经发展为七层楼面的新亚饭店,地点在距离东京塔不远东御城门。
他们的儿子盛承洪和盛承兴都是美国留学生,留学生活也是艰苦奋斗,他们自知父母赚钱不容易,业余时间就去打工。盛承洪至今还记得他1960年代在美国餐馆洗碗每小时一美元,为旅馆擦窗每小时两美元……
盛毓邮不愧为大家之后,不仅能屈能伸,白手起家,一切从头做起,而且还做得别有特色。他有几样至今为人所称道的“壮举”。
其一是首创中国人不洗碗的店规,凡到他的饭店来打工的中国人,都被安排做其他工作,洗碗的事用毓邮的话来说是“让日本人洗去!”
其二是首创中国留学生每小时工作一千日元的规矩。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国内赴日留学大潮涌起,绝大多数留学生靠业余在餐馆洗碗端盘子,来维持学业和生活。人家店里的留学生工资一般都是每小时八百日元,而他考虑到留学生们很辛苦,毅然做出决定,每人每小时一千日元,而且最多时用了二十多个留学生。其实他店里已有不少固定的职工,本不需要那么多学生来打杂的,他完全出于帮助学生们的一番好意。来打工的小伙子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篮球队,这又触动他那根几十年前热爱体育的“神经”,立即拍胸脯:“你们组织篮球队,我给你们买队服!”……小伙子们惊讶得都愣住了: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老板呀!管吃、管工资,还管打球、队服,这真是标准的“海外奇谈”了!所以在他店里打工的留学生,无不有一种回家了的感觉,大家无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形成了很好的氛围。他们从语言学校毕业后,一个个都考进了名牌大学,现在都已成家立业,各奔前程了。
其三是创办了东京的唯一一家京剧票友活动中心——东京票房。每逢国内有名角来东京访问演出,他们总要出来组织联谊活动,请客吃饭,联袂演出,发动捧场,非常热闹。梅葆玖、梅葆玥、艾世菊等人到日本,东京票房的活动就像旋风一样,席卷了整个东京。
票房最有力的领导者是毓老的夫人任芷芳女士。任老师今年已经九十二岁,从小就跟大人们上戏园看戏,渐渐成了戏迷。她们任家是上海滩出了名的票友之家,全家老老少少,人人会唱。她的妹妹嫁给了名票赵培鑫。任芷芳本人喜欢唱程派戏,除了组织并参加票房的活动,自己每周一、三、五下午还请琴师来家拉琴,为其吊嗓子。
在大家热热闹闹的时候,毓老总是一个人斜卧在沙发上,静观一切。老人家话不多,但句句有分量。只要他一发话,全家人都要动作起来——还是大家族的老传统——老太爷以其人格的力量,赢得了社会和全家族人的崇敬。他显得十分沉静,因为九十年间,他什么都看到过了,什么也都经历过了,他无需遮掩什么,也不需弄出什么声响,像一潭平静的秋水,可以直面青天。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大赢家,因为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盛氏家族骨子里的豁达和彻悟。论人生,还有什么比这种彻悟更珍贵的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