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国话语权
作者:许克宜(《菲律宾华报》副董事长、社委会主任)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打击亚丁湾海盗,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到抗击世界性经济衰退,中国所发挥的作用可谓举世共睹,在许多地区性、国际性的事务中,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则寸步难行。
但是,在中国占到如此举足轻重地位的今天,世界文化的潮流又把握在谁的手中,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在听东方媒体讲话,还是在听西方媒体讲话?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世界的奇迹,当中华儿女为“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和中国经济的崛起感到欢欣鼓舞、骄傲万分的同时,一部分有志之士却在经济奇迹的背后发现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归为两点:中华文化冲击力和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推动大中华文化发展和争夺国际话语权这两件大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华文媒体的使命。
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国际话语权的建立已经拥有了全部先决条件:一、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祖国大陆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二、中国经济腾飞为华夏文化形成全球性冲击和争夺国际话语权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三、遍布全球的海外华文媒体构成了庞大的宣传网络,如同一个个细胞,共同建筑起全球华文媒体的生命力。
在这三个条件中,海外华文媒体的力量虽然算不上“心脏”和“骨胳”,但却发挥着“毛细血管”的作用,把文化的养料和中国的声音及时地传递给世界各地的华人,甚至能够影响到当地主流社会。
拿菲律宾来说,在面积不大的中国城里,矗立着5家华文报社,此外还有华语电视、华文杂志等,共同丰富着华人的文化生活。有消息称,在菲律宾的总统府里,可以找到所有5份华文报纸,其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有关官员会定时过问。
海外华文媒体,尤其是华文报纸,对及时传达中国的声音,统一华人的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拥护祖国大陆的海外华文报纸,它所报道的内容在外国政府看来,不仅仅代表着北京政府的立场,更代表着当地华侨社会的立场。如果海外华文报业实力发展壮大,能够创办英文或者当地国家语言的版面或者独立的外文报纸,以客观公正的姿态进行报道,影响当地主流社会,再配合祖国大陆主流媒体这颗“心脏”,就真正形成了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让中国的声音传遍全世界这一目标,就有了一套完整的网络来实现。
此外,侨居海外的华人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丢弃父母身上的中国文化色彩,希望他们学习华文,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除了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外,如果家里能订阅一份优秀的华文报纸,让有一定中文基础的孩子每天读一读,岂不是一种提高中文水准的便捷途径?在读报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和当地华人社会的方方面面,再配合以优秀的影视、音乐、文艺作品以及书籍等,才能扎扎实实地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让华侨的新一代成为了解中国、了解自身传统文化的一代,从而加速文化融合,加强华夏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然而,海外华文媒体于服务华人社会的同时,在寻求生存、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就拿报业来说,海外华文报纸几乎不可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援助,广告收益成为唯一的财政来源,对那些新成立的报社来说,这种情况无疑是残酷的,投入庞大资金创建一家报社,短时间内很难找到足够的广告客户,尤其是在一些华人社会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情况更是如此,相信此情此景大家不难想象得到。同时,在较小规模的华人社会中,人才短缺的情况普遍存在,报社一方面要摸索经验、开源节流,一方面还要吸引人才、培养骨干、留住人才,这往往让许多报社陷入两难的境地:要生存,需要节约资金;要发展,需要投入资金。不发展就没有活路,可是投下发展资金未必可以马上得到回报,甚至要等几年后才能展现成效,这无疑要让报社经营者担负上巨大的财政压力。再加上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广告创收上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这次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新闻社、上海市人民政府连袂主办第五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规格之高,广受各界重视,不仅为世界各地的各类华文媒体表达心声提供了一次机遇,而且也是对海外华文媒体信心的一次提振。诚挚希望祖国政府和主流媒体,对海外华文媒体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筹组“海外华文媒体发展基金”,以加速促进海外华文媒体持续发展、百花齐放大好局势的出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