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基:从“融入”入手 赢得华人话语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绍基:从“融入”入手 赢得华人话语权
2009年09月04日 16: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融入”入手 赢得华人话语权

  作者:王绍基(西班牙欧华报集团董事长)

  长期以来,华文媒体、华人媒体在国际上的声音一贯都处于及其微弱的状态。这固然有着历史上的原因,有着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我们自身对于争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方面也做得非常不够,甚至可以说从来就没有主动争取过。

  那么话语权问题究竟应该从何处入手呢?作为海外华人媒体的经营者,我想得更多的是海外华文媒体如何争取话语权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华人媒体应当如何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帮助和引导海外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这是几乎所有海外华文媒体的宗旨之一,曾经有一位国家领导人对我说过“融入是最大的爱国”。在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重新去体会这句话的时候,深有感触。

  基于许多原因,今天海外大多数华文媒体的现状是和当地社会格格不入,除了抱怨、哀叹和抗议,什么都与你无关。既然你自己不关心周围人的痛痒,别人又凭什么来关心你的存在?本人认为,争取让当地主流社会认同你,这是我们海外媒体自身在融入方面必须做到,必须做好的头等大事。我们首先是自己不把自己当作另类,和他们一起担负对当地社会的责任,和他们一起分担苦痛,分享快乐。

  第二个问题,是利用自己媒体的身份,让西方媒体因为必须利用你而不得不配合你,支持你。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先是加入他们主流媒体的协会,几乎大大小小活动经常会和他们在一起,这就让我们拥有了许多别人无法拥有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可以被邀请参加包括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的访谈。每次,在我们为当地华人和国内各地在西班牙组织举办大大小小活动时,我们也邀请他们参加。由于当地主流媒体同样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就把这用作和他们交换的本钱。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当地语种的媒体。

  无论怎么样让别人替你说话都不如你能够掌握一家可以自己直接说话的当地语种的媒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2005年在原有的《欧华报》基础上,创办了一份西班牙语报纸《El Mandarin》,中文名字叫《东方周刊》,也有人叫它《欧华西文报》。

  几年来,我们利用西班牙语报纸,给西班牙政府部门、给兄弟的主流媒体单位、给工商旅游单位、给移民管理机构、给各国驻西班牙的使领馆、给各大专院校和研究所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有关中国和中国人的信息。在无形之中,不动声色地传递了我们的观点。

  由于我们手中掌握着西班牙语的报纸,这几年来当地媒体再也不能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对于有关中国和华人的事情,他们还经常会和我们求证核实,要求我们提供准确信息。

  2008年的媒体风波虽然让人心烦,但是终于让我们痛感到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重要性。借这股春风,我不妨抓紧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1、华文媒体应当加强和当地主流媒体的联系,尽可能加入当地主流媒体的组织,和他们相互交流,争取得到当地主流媒体的认同。

  2、重视利用海外爱国华人传递声音的作用,为此应该重视保护海外有影响力的爱国华人在当地社会的影响力。

  3、支持和鼓励海外华文媒体利用现有资源增办当地语言的媒体,我们暂且称之为“非华文的华人媒体”。这是一支蕴藏着巨大能量的队伍,如果这个力量健康启动,所谓话语权问题必然大得翻身。

  4、建议把目前“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研讨范围,扩大到包括海外非华文的华人媒体的论题。

  5、重视引导海外华侨华人,爱国之余还要自爱。要大力提倡海外华人尊重所在国的文化,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海外华人自身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的形象,无论如何,人们总是更加喜欢听一个让他尊敬的民族的声音。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