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龙:美国报纸传媒业的困境与出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熊德龙:美国报纸传媒业的困境与出路
2009年09月03日 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美国报纸传媒业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熊德龙(美国《国际日报》董事长)朱易(美国《国际日报》总编辑)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3月份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受阅读习惯改变影响,包括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电视和电台在内的整个美国传媒业处境艰难,处于“接近自由落体”的危险状态,其中日报和周刊尤为严重。这是6年来该中心对美国新闻业前景得出的最为悲观的结论。外界觉得是金融风暴造成的美国报业的困境,但实际上“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金融风暴不过是压垮美国报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实上,由于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美国传统媒体一直处于危机笼罩的阴霾下。

  虽然如此,但金融风暴确实让美国传媒业雪上加霜。金融风暴揭露了美国报业的根本问题,就是不断流失的广告客户。美国的报纸从一开始就不是靠卖报纸赚钱,而是靠广告客户,由于经济低迷,各大企业广告投资的缩水直接导致报纸盈利的下降。报纸曾经作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当然不愁收入,互联网的出现给报业的发展带来了转变。传统上,报纸的利润重心,一是在分类广告,二是在汽车经销商的广告。分类广告的重中之重是招聘广告,但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公司招聘和个人应聘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应聘者通过互联网传递简历又快又广泛,使得报纸分类栏中的招聘广告越来越少,乃至消失。而金融风暴让汽车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又让报业失去了另一个重要的收入支柱。

  更严重的是,当年美联社做出一个决定,将新闻出售给各个电子新闻网站。这些新闻网站购得美联社新闻后,放在网上免费供人阅读。美联社由于出售新闻而利润大增,10年下来,出售新闻的收入成为美联社收入的支柱。因此,美联社虽然承认或许出售新闻多少欠考虑,但认为如果历史重来,出售新闻恐怕还会重演。这一举动对报业的伤害是慢性的,但却是致命的,各大报纸一项一直以来安身立命的“独家新闻”消失了。一个重大新闻出来,几分钟之内,各大网站上都能读到。各大报纸也只好也开放其新闻网站,供人免费阅读。但各大报新闻网站的收入也并未让报业收入增加,反而因为网站的读者不断流失,造成报纸的广告收入萎缩,目前报纸近90%的收入仍然是从印刷版中获得。

  从报业的这股反思,由平面媒体向网络媒体转移成为美国报业面临的选择之一,但网上收费的路子未必走得通。美国报业协会的一项研究认为,网络版收费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收益,弊大于利。

  海外华文报纸的处境与主流报纸类似,但是压力更大。以美国为例,首先华文读者群因原居住地的不同而分割成不同的小群体,如中国大陆读者群,台湾读者群,香港读者群,东南亚读者群等等。其次,华商企业规模不大,因而广告市场规模也不大。再者,有许多低成本的免费报纸也抢走了不少广告收入,因此正规的华文报纸经营本来就不易,遇上金融风暴,来自主流的商家的广告大量萎缩,使得报业经营雪上加霜。

  华文报纸的出路,除了不可避免地跟着主流报业由平面媒体向网络媒体转移外,还得依赖人数不断增加的移民社区,以及强化与主流社会的联系。不断壮大移民社区,使得华文报纸的读者群不断增加,这一点以大陆移民社区最为明显。而强化与主流社区的联系,使得主流企业愿意投放广告资源,来争取华人社区的消费者,而华人社区也会发现华文报纸是他们融入主流社区通畅的渠道。因此,移民社区的扩大是华文报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之一。从目前的情形看,华文报纸的前景十分光明。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