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命名不再合身 与传统文学界线模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命名不再合身 与传统文学界线模糊
2009年09月02日 16:23 来源:辽宁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重新界定网络文学

  如果把1999年蔡智恒的网络长篇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作为网络文学扬帆起航的标志,那么,迄今为止,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间,网络文学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以原生态的迅猛生长力突飞猛进,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一度有人预言:网络文学时代的到来将导致传统文学的灭绝。

  但是,就在网络文学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已经与传统纸质文学平分天下的时候,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却不合时宜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什么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什么?

  这似乎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早有定论的问题。网络文学,当然指的就是网络上的文学。没错,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是这样界定网络文学的——最起码大多数人是这样界定的。但是今天,对网络文学的这样一种界定却越来越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

  在网络文学出现伊始,为了将其与传统的纸质文学相区分,我们不无随意地将其命名为“网络文学”。无疑,这一命名标示的是这一文学的传播载体,而非其属性与特质。秉公而论,这一命名当初并无太多不妥。其时,网络文学与传统纸质文学是界限分明、泾渭了然的,二者各自固守着自己的阵地,“跨界”的情况很少出现。况且,在历史上,以载体作为某一类型文学的命名依据也屡见不鲜,比如古代的碑文、简、札、策等等。但是,实际的情况是,网络文学接下来野火燎原般的发展使这一命名犹如一件不再合身的衣服,网络文学的规模扩张迅速胀破了这一命名本身的内涵所指。

  今天,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间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结状态。这种“纠结”主要表现为一种双向的“跨界”。首先,网络文学向传统文学延伸。一些以网络写作起家的作者在积累了相当的文学经验和人气指数后,逐渐不满足于网络作家的身份,开始向传统文坛进军,在纸媒文学期刊发表作品,在专业性的文学出版社出书——而这类文学期刊和出版社此前一直被视为传统文学的稳固阵地。近两年来,一大批声名鹊起的网络作家还进入了各级作家协会系统。这无疑也意味着网络作家和传统文学作家在身份上已经由对立走向了融合。此外,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一些基础较好、素养较高的网络文学作家也在有意识地向传统文学汲取营养,文学性这一传统作家最为看重的核心元素在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逐渐显现、增强。一些网络作家已经不再仅仅是叙述故事、涂抹心情、制造玄幻。

  同时,传统文学也在向网络文学悄悄地进行着扩张运动。首先,一些传统作家开始在网络上首发作品、开设博客,或作品在传统纸媒上发表后在网络上转载、传播,以扩大影响力。其次,很多正规的传统文学期刊在网络上开辟了电子版,虽然顾及到期刊的发行量作品上传可能会相对滞后,但毕竟也成了“网络上的文学”。此外,一直以来,传统文学除了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还拥有一支与创作队伍比肩同行的文学批评队伍,两者形成了唱和同步的共同体。网络文学影响的日益强大使传统文学批评队伍再难对其视而不见,注重学术性和学理性的文学批评正在将网络文学纳归到自己的视野之内。

  这种双向的“跨界”无论对传统文学还是对网络文学无疑都是好事,由对立走向互融也必将成为未来文学发展的主要态势。但是,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不小的麻烦,那就是,今天呈现在网络上的文学,已经不再仅仅是由网络写手们创造的单一形态的文学,而是几乎包容着一切文学在内的文学的全体。那么,一个问题就难以规避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果“网络文学”的外延已经扩展到等同于“文学”的程度,那么,“网络文学”的概念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文学”就是“网络上的文学”的内涵必须予以修正。否则,我们将无以指涉那些类型化意义上的、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网络文学,也会造成“网络文学”这一概念使用过程中的混乱。

  因此,对网络文学进行重新界定是我们目前不得不追加的一份工作。具体地说,就是要使“网络文学”这一概念由过去的传播媒介指向,转换为一种文学类型指向,即网络文学不再指涉“网络上的文学”,而是指涉一种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独立美学趣味的文学类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络文学自身其实也包蕴着丰富的多样性,因此,任何力图廓清“什么样的文学是网络文学”的努力都难免有遗珠之憾。但是,目前来看,网络文学走向通俗方向的类型化写作趋向逐步明朗,校园文学、玄幻小说、言情故事等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主体,具有故事性强、节奏快又偏于娱乐和宣泄功能等特点。随着网络文学自身的发展、成熟,网络文学的特点肯定也要发生变化,今天它是这样的,明天也许就会是那样的,因此,网络文学的内涵也许就是流动性的,任何时候都不宜进行绝对的本质主义的界定。但是,一个约略的界限还是需要的,而这个界限必须是类型学意义上的,而不是以它是不是存在于网络之上来判断。只有这样,我们对网络文学的引导也好,提升也罢,才会有了明确的对象,我们对它的前途的判断才会更加科学合理。

  □杨利景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