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
2009年09月02日 09:4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个李白,虽然不会有好几个故里,但大家争着与他“攀亲”,我们可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利益之争也。

  不可否认,历史名人确实能给一些地方带来些人气,有利于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经济,但如此之争所带来的必将是恶果!

  首先,名人故里之争是政府自我损害形象。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但还是那句话:争当名人故里的各地政府间无论谁在“撒谎”,都是对政府形象的一种损害。另外,在名人故里之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为此不仅争相花重金邀请专家学者研讨论证、发表文章,还成立专门的研究会、大兴土木制造景点。更可怕的是,各种争执背后浮现出政府的身影,置膜拜祖先、弘扬正气、传承文明于不顾。对于争文化和历史的“源头”,寄希望“名人故里”成为当地一块旅游和文化资源,以拉动经济发展,也是一种扭曲的政绩观的反映。许多都是政府投入巨大,群众却没有得到相应实惠的结果。这些裹挟着利益之争和地方情绪之争的背后是对纳税人的“钱粮”浪费,同时政府的公信力也必受影响。

  其次,名人故里之争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轻薄。如果说是单纯为了尊重历史,勘察地理,原本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争做“故里”和“标志”的这些地方,却不属于学术之争、百家争鸣。更有一些专家学者在地方政府的授意和支持下,乱了自己的学术步伐,或穿凿附会,或生拉硬套,或歪曲事实,硬是把一些子虚乌有的事说得有鼻子有眼,言之凿凿。拉“名家故里”来生利。名人里籍之争,演变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成为资源之争、品牌之争。君不见,一个“牛郎织女”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一个“梁祝故里”传说,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直至如今山西两地对“帝尧故里”的文化攻势。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更有甚者,山东阳谷县和临清市各自开发了《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安徽人建起了《金瓶梅》遗址公园,山东教授考证出泰山是“花果山”的原型,福建学者发现孙悟空还了俗,还留有墓地……嘈杂喧嚣的“文化战”让人摇头叹息,传统文化被轻薄如此,让人有的又何止是叹息。

  最后,无度无序的名人故里之争将是一场灾难。政府参与社会文化事业的构建,本身是没有错。但问题是,政府做的应当是服务、引导的角色。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一些政府参与的公祭活动席卷南北——陕西黄陵、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肢解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而政府本身除了一时的热闹,其实并得不到多少实惠,反而失去了许多。

  其实,无论是江油的李白,还是作为安陆郎的李白,争也好、吵也好,都是应该停下了,还历史一分清静。

  余新春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