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喜欢东北人? “小沈阳”拉低东北文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为什么不喜欢东北人? “小沈阳”拉低东北文化?
2009年09月01日 15:42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东北人的热情

  即使不看电视剧《闯关东》,一般人也知晓东北人和山东人的特殊关联:上查祖宗三代,至少一半东北人的根在山东。我也如此。依籍贯之说,我是山东人;以出生地而言,我是东北人。或者,在东北我是山东人,在山东我是东北人。就我自己的心情来说,近年来由于寻根意识和实际身居山东的关系,我倾向于称自己是山东人。但此外还有一个我不太愿意说出口的原因,那就是我有时好像不怎么喜欢东北人,一如有时候我身为中国人却又不怎么喜欢中国人。

  为什么喜欢不来东北人呢?或许你问莫非因为赵本山“小沈阳”师徒四处表演“拉低了”东北文化?我固然不认为赵本山他们一定拉高了东北文化,却也不认为相反。至少人家增加了东北俗文化的“存在感”,使得东北方言风行江南塞北。咋啦?只许国人跟着港澳台开口闭口“的士 / 埋单 / 搞定 / 好可爱哦”,甚至照搬日语中的“人气 / 物语 / 卡瓦依 / 哆啦A梦”,而不许跟着东北人讲“咋啦 / 忽悠 / 这疙瘩 / 小样”———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东北人咋啦,小样!

  正如古希腊英雄往往因其优点导致悲剧,我之所以有时不喜欢东北老乡,细想之下,未必因为他们的缺点,恰恰相反,而可能因为他们的优点。比如他们的热情。

  我受不了或喜欢不来的却正是东北人的热情。若干年前回东北省亲,每次遇上在村镇工作的中小学同学,保准被拽去镇上最好的餐馆找一帮人喝酒。那可不是一般喝法。喝啤酒不是论瓶论扎(Jug),而是论盆论箱———略小于半平方公里的桌面中央置一大塑料盆,盆中倒满啤酒,若干大盘菜肴众星捧月一般围啤酒盆摆定。但见众人用带把的或不带把的玻璃杯塑料杯搪瓷杯任意从盆中舀用,稍一客气就有人代为舀来,全然懈怠不得。结果汤中有酒,酒中有汤,汤酒浑融一体,上面浮着油花葱花口水花或什么花,端的怵目惊心不寒而栗。若干盆———如今倒是论箱了———喝干仍不算完,往下仍有若干瓶白干引颈待干。直到最后喝得人人语无伦次嘴斜眼歪,有的头垂椅背,有的屈身桌下,有的手扶马桶……如果说明情由适当拒绝行吗?答案是———那是行不通的,因为那不是酒,而是热情。酒或能拒绝,热情是万万拒绝不得的。拒绝即意味绝交,意味自己瞧不起朋友———“你以为你是谁,小样!”

  如何,东北人的热情非同小可吧?不过办法也还是有的。那就是回避。外出旅游或开会,即便明知东北同窗就在那座城市甚至相距宾馆不远,我也硬是不打电话。如此回避下来,已有几年没遭遇东北人的热情了。

  重新遭遇东北人或东北人式的热情,是在今年火一样热的夏天。哈尔滨一所大学找我前去举办学术讲座。下飞机刚到出口,即有一位极高大且极热情的男士———高大的人大多较为傲慢,此君不然———将我迎入车中。小汽车沿着直得仿佛直冲月球的高速公路飞一般驶到校内宾馆门前。入住当晚即应邀受用该校特产。大学居然有特产?我先吃了一惊。原来这所大学设有生物系,以高端生物技术自制酸菜自酿白酒,味道果然特殊。酸菜越吃越不酸,白酒越喝越不醉。依我看,比茅台还神奇许多。而且,我一说我不胜酒力,主人便道请随意。翌日讲罢,晚间又是宴请,又有作为该校特产的白酒,只是牌子换了。我边喝边想,不愧是大学佳酿,味道都有一股学府味儿,醇厚得很。正想着,大家齐刷刷向我敬酒,敬酒者无不主动一饮而尽,而作为客人的我只消随意即可。第三日拉我去游太阳岛,晚间正宗东北“杀猪菜”,酒仍随意。

  于是我明白了,热情的极致是随意。如此,我开始怀念此次东北人的热情。

  □ 林少华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