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对望)商务印书馆:一种情怀,两地传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两岸对望)商务印书馆:一种情怀,两地传承
2009年08月29日 01: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7年五月二十九日,台北王云五纪念馆及馆长赵佩芬女士。已故王云五先生是中国著名出版家、教育家,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和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 中新社发 陈立宇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八日电 题:两岸商务印书馆;一种情怀,两地传承

  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海峡两岸分别使用繁体字与简体字,是否有碍彼此交往?近日,民间合作编撰中华语文工具书成为两岸共识。拥有全世界发行量最大辞书《新华字典》的商务印书馆对此表示,两岸合作,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条件成熟时可以水到渠成。

  “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海峡两地,一批对传承文化引进西学先知先觉的有志人士秉持同一“昌明教育、开启民智”情怀,出书为业。他们经营的文化机构,名字相同,源自有百年历史、历经沧桑,仍雄踞亚洲第一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涛近日在此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回顾起商务印书馆几经劫难的沧桑历程,以及两岸商务分隔六十年,从心意向之到相见恨晚、携手合作的过程。

  商务印书馆,一八九七年成立于上海。由一个印刷作坊,发展为以出版为中心多种经营的文化机构:编写各类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几十种杂志,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制造教学用具,甚至拍摄电影。

  极盛时期,商务印书馆有员工五千多人,在海内外设有分馆三十六个,各类办事机构一千多个,所出书刊占全国六成以上,创造了包括中国第一台华文打字机等现代出版业的诸多第一,成为当时亚洲最大出版机构。

  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商务印书馆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轰炸与焚烧,饱尝战乱之苦。“虽然如此,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商务印书馆在晚清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中,起了极其重要作用:一是使文化成为普通人的权利;一是以它的热忱维持了中国最高的学术研究。”王涛评价。

  时至今日,全球留下同名同根的商务印书馆五家。虽然都已独自经营,但还都以大陆商务印书馆为母体,承继着总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完成公私合营改造,一九五四年迁至北京。一九五八年后,商务印书馆逐渐形成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现在,商务年出图书八百种左右,重要学术期刊二十种。

  在海峡彼岸,抗日战争结束,台湾回归祖国。一九四七年,商务印书馆在台北市建立台湾分馆,作为推销本版书的发行机构。按旧例,由总馆派经理,并就近抽调福州、厦门分馆职员前往。

  一九五零年十月,台湾分馆改称“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六四年,又改称“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监事会,王云五出任董事长。这位一九二一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出任总经理,对推动商务印书馆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由此成为连接两岸两馆的“特殊历史性人物”。

  五十年代,台湾商务印书馆以收集一九四九年以前总馆出版图书样本陆续翻印出版为主业,年约三、五十种。王云五执掌后,业务有所扩大,陆续选印了《万有文库》《汉译世界名著》等,重印了《中国文化史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八六年,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经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制发行。二OO六年,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的“文津阁四库全书”也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两阁并举”赢得全球汉学界赞誉。

  王涛认为,两岸商务印书馆不约而同选择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工程影印出版,不惜工本,不计成本,不计回报。说明两岸两馆的文化担当始终一脉相承,也说明两岸携起手来,一定能为中华民族文化与教育拓展做更多事。

  “事实上,两岸两馆自分离以来,心意向之,感情联系一直存在。”王涛回顾。

  早在一九七九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职工座谈会。会间,曾在商务印书馆主持《东方杂志》的胡愈之和《小说月报》的主编茅盾先生就建议“两岸两馆之间应该像走亲戚一样,多走动走动”。

  一九八二年,商务印书馆举行创业八十五周年纪念会,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兰真建议北京总馆在适当时候牵头,五家印书馆恢复历史血缘关系,协调业务,加强团结。

  一九八八年,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林尔蔚,赴港出席书市,商务印书馆京、港、台、新、马五店第一次聚会。

  一九九零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正式编辑代表团十二人,第一次访问北京。一九九三年,五家商务印书馆合营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当时在新闻出版署就职的王涛,亲历了国际有限公司的成立,并起草成立报告。

  王涛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社,几乎尽为国有。建国以后,只批准过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在内的三家合资出版企业。“这是中国政府对两岸三地之间商务印书馆历史渊源和血缘关系的认可和鼓励,希望这一品牌联系两岸三地学人和出版人共同搭建平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发展做些工作。”

  目前该国际公司出版的辞书工具书全国占有率百分之十二,排第四位。

  除此平台,两岸主要利用资源互补优势,进行合作出版。一九八九年,北京商务印书馆转让版权,台湾商务出版繁体字版《辞源》。依此模式,九十年代,台湾商务出版《中国文化知识丛书》,共九辑九十种。此外还有二十五种图书在台湾商务出版。

  二OO七年五月,台湾商务印书馆成立六十周年暨商务印书馆创立一百一十周年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贺电,北京商务印书馆副总经理江远出席并致贺词。

  “总体来说,不论在大陆还是台湾,作为现当代中国出版界的先锋和重镇,两岸的商务印书馆在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传播文化 、扶助学术上都功不可没。”王涛强调。

  至于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王涛特别强调,大陆文字改革五十年,成效显著。简化汉字是提高民众识字率,减少文盲率的有效手段。创立和推广简体字,是文化发展必由之路。在大陆,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关系是,普遍使用简体字,重要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保留使用繁体字。如《二十四史典校版》,一直以繁体字出版。

  今天,两岸由于长期分离,简体字和繁体字出现某些沟通问题。王涛说,两岸怎样开启工具书合编工作,有待进一步沟通。可以肯定的是,两岸同仁已做很多准备,可以水到渠成。(完)

【编辑:卢岩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