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谈李白故里之争:诗仙交代“我本楚狂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诗人谈李白故里之争:诗仙交代“我本楚狂人”
2009年08月28日 15:02 来源:楚天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著名诗人车延高谈“李白故里”争议——

  李白有诗云:我本楚狂人

  盛唐诗仙的来处归属,不仅仅牵动着江油、安陆两地人的神经。本报记者昨日采访正在《十月》杂志连载长篇散文《醉眼看李白》的著名诗人车延高时,诗人表达了对“李白故里”争议的看法。他说,李白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无论江油还是安陆,都应将李白文化发扬光大。

  在湖北,李白成了个“大写的人”

  “李白出生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什么地方让自己成了一个大写的人。”车延高认为,出生地最多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他所关心的是李白如何把自己大写成浪漫主义诗人,“仔细分析,李白的成长历程,与湖北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浪漫主义诗歌有两座高峰,一是屈原,一是李白,很有幸这两座高峰都与湖北有密切的关系。”车延高说,李白25岁仗剑出蜀,云游楚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其艺术生涯最重要的阶段就在这里度过,“他是湖北的上门女婿,在湖北开创许多个人生中的‘第一’,也留下150多篇诗文,其中直接畅抒湖北的有62篇,《月下独酌四首》、《行路难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都是诗人行走湖北时留下的不朽吟唱。”

  车延高说,关于李白生平,有“陇西成纪人”、“谪居碎叶”、“本家金陵”等多种说法,但最著名的恐怕要数《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诗句,“这何尝不是诗仙言之凿凿的自我交代?”

  故里争议是对文化软实力的看重

  在车延高看来,江油与安陆之间产生的“李白故里”争议并非坏事,它折射出的是人们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两地都将李白这位世界级的诗人视为自己的文化资源,意识到了文化给某个地方带来的附加值。

  车延高说,浩瀚千年过去,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事实其实早已模糊在岁月中,所谓研究结论,常常只是根据史料进行的考证与推想,“因为前人有李白出生在新疆或前苏联的说法,所以江油称自己‘李白故里’,未必就一定能站住脚。其实文化本来就不该有地域之分,两座城市都应该珍惜这个重要的文化资源,更好地加以运用,把李白文化发扬光大。”

  醉眼看诗人,李白应有想象空间

  《醉眼看李白》是车延高正在连载的一部长篇散文,已写成15章,十余万字。车延高说,自己试图从文化视角解读诗人,其中既有史实,也有艺术的成分,之所以用“醉眼”入题,是想给自己留下发挥的空间,“李白不仅仅存在于历史考证之中,他更是一个文化形象,渗入中华文化血脉之中,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李白在湖北的多个“第一”

  诗人车延高经过多年研究,整理出李白在湖北的多个“第一”,其中既有历史记载的史实,也有民间传说的美谈,车延高据此认为,湖北不仅养育了李白,而且成就和放大了这样一个文化上的李白形象。

  -第一个落脚点是湖北。李白出川后,首先落脚荆州江陵,之后久居安陆的寿山和白兆山。

  -第一次婚姻在楚地。李白以入赘方式娶许宗璞为妻,可以说是湖北的上门女婿。

  -第一篇最畅销的赋在此写出。《大鹏赋》“名动京师……时家藏一本”,创下大唐“发行之最”。

  -第一首长诗在此诞生。《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正是写于京口镇,乾元二年深秋。

  -第一次提出“匡君济世”的政治理想和“功成身退”的行动纲领。

  -第一次放下自己的狂傲不羁,黄鹤楼前吟出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搁笔而去。

  -在这里写下中国第一篇最短的文学评论:全文仅十个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据传,李白在安陆白兆山种下第一棵也是唯一一棵银杏树。

  -在湖北遭遇人生第一次直接打击,被到任安陆的裴长史定下“出身不好、行为不轨、才能平庸”三大罪名,以致李白连夜写出《上安州裴长史书》。

  (摘编自车延高文《李白——我本楚狂人》)

  本报记者 范宁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