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体制改革突破市场化瓶颈 竞争激活艺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江苏文化体制改革突破市场化瓶颈 竞争激活艺术
2009年08月28日 02:29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片01:就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经济半小时专访了文化部部长蔡武,称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也有产品的属性商品的属性,我们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整个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发展文化的思路就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济性文化产业的发展。
    图片02:200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江苏省歌剧舞剧院、京剧院等几大直属院团进行整合,2004年8月,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演艺集团所属11个院团一次性整体转企改制,实行全员身份置换,把过去高高在上、阳春白雪的文化演出单位推到了市场第一线,激烈的竞争激发出了演员们的活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天我们介绍了广电行业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和突破,今天我们来关注文化艺术演出团体在文化体制改革上的创新。文化大省江苏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最近就正好有一台来自江苏的京剧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激烈的竞争激发出演员们的活力

  2009年8月19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了现代京剧《飘逸的红纱巾》,这是江苏省演艺集团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剧目之一。故事以抗战为历史背景 表现了一名留洋归国的热血青年投身革命直至献身的感人经历。在表演结束后,很多观众涌到台前热烈鼓掌,久久不舍离开。而其中不少年青观众,是第一次来看京剧。

  面对此次演出获得的一片叫好声,率团进京演出的总负责人顾欣显得若有所思,他更为关注的是,《飘逸的红纱巾》在未来能够实现的商业价值。

  江苏演艺集团总经理顾欣:“像红纱巾,桃花扇,其推广,营销是非常差的,我个人认为,远远不够,应该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回报,或者它的商业价值远没有体现出来,艺术价值体现出来了。”

  如何让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取得双赢,是顾欣最为关注的问题。江苏演艺集团作为全国第一家进行事业单位全员改制的演出团体,从演员收入,以及演出场次及质量来看,五年以来的表现堪称抢眼。但是改制之前的江苏各演艺单位,却完全不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和朝气。时任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的顾欣,对当时体制下各演出单位的状态深感无奈。

  顾欣:“我也觉得那样的体制走不下去,我也感到迷茫,观众也不知道我们江苏的某个剧院在演什么节目,我们的演员忘了我是干什么的,我不是为观众服务的,我不是为市场服务的,我知道我是明年争取一级,有个戏去争取梅花奖,主要精力就是这个,我们的拼命为国家一级演员争取待遇的时候,他忘了这个待遇是应该由观众叫好,来形成的社会地位或者说艺术地位。”

  由于与市场脱节,演员的演出机会寥寥可数,这种而事业单位里吃大锅饭的情形,更是让许多演员失去了上进的动力。

  《飘逸的红纱巾》主演演员李洁:“闲在家里,混一天是一天,觉得很闲。”

  演员周媛媛:“轻松,没有棱角,只有几句台词。”

  200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江苏省歌剧舞剧院、京剧院等几大直属院团进行整合,成立了演艺集团,顾欣受命担任集团总经理,2004年8月,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演艺集团所属11个院团一次性整体转企改制,实行全员身份置换,这意味着所有院团人员不保留事业单位身份,而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竞争。消息传来,大多数人感到惶恐不安。

  江苏昆剧院演员钱振荣:“企业就是自负盈亏自生自灭对不对?是这种状态,所以大家听到这个以后就非常震惊,炸了锅一样,然后感到不理解,应该说很愤怒。”

  记者:“如果是让你们自生自灭的话,你们就灭了,当时是这样想吗?”

  钱振荣:“对,是的,当时就想,这个昆曲这个东西,当时你说没有国家的扶持没有国家的保护,你说让它推向市场肯定不行。”

  江苏昆剧院,是当时反应最激烈的院团之一,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第一个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江苏昆剧院著名昆剧演员张继青主演的《牡丹亭》。但是,昆剧演出,在普通的观众群里却逐渐消失了它的影响力,备受冷落。

  钱振荣:“记得有一次我们到常熟,到了那个剧场,那个剧场经理说,你们来干吗,我说我们来演昆剧,演昆剧,多少钱一场,我们说2千块一场,他说2千块,给你们3千块,你们回去吧,就是他不需要我们演,觉得这个昆曲到我们这来也没人看。”

  柯军:“当时我们很多的同志都上访。”

  11个院团的演员们到了省政府门口静坐了一整天,被劝回来以后,顾欣和各个院团之间开始了漫长的沟通对话。

  记者:“这场谈话谈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顾欣:“仅昆剧院,前后对话七次,一次是从三点到晚上10点。”

  柯军:“就是说昆曲文化遗产你们凭什么把我们改成企业。”

  顾欣:“越需要传承保护的文化,东西,越需要通过观众,市场来激活它们。”

  钱振荣:“没有市场那么你把它推向市场,那不是就让它自己灭亡吗?”

  顾欣:“你为什么要抵制,中国文化的路如果是渺茫,你是国家一级演员有什么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能存在吗,中国京剧都没有几个观众了,你说你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你知名度不如周杰伦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怀疑以及痛苦的思考。一部分人开始面对和迎接他们人生中这次重大的转折。在改制后,江苏昆剧院原来的院长按照改制的政策,选择了退休,而柯军通过竞聘担任了院长,他上任之后,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柯军:“就是每一个一级演员,不要讲你过去你获得了什么,哪怕你是梅花奖在我这里都是没有用的,那是你的过去,走市场必须走当下和未来,所以说要求他们一年要举办两个个人专场,第一个个人专场是三个折子戏两个个人专场是六个折子戏,连续五年剧目不能重复,那么他们每一个人身上就有30出戏。”

  按表演场次和观众上座情况拿效益工资,这一下激发了演员们创作的积极性,也开始意识到为观众创作和改进剧目,五年来,在相互的竞争和激励中,江苏昆剧院逐渐打开了局面。

  钱振荣:“每个星期六必须演,一开始观众很少,但也坚持演,然后演到现在,5年下来观众就非常得多。”

  柯军:“以前我们的收入,演出收入只有9万块钱振荣,那么我上台以后我们第一年的演出收入就达到35万了,就这样成倍往上涨,演出场次也是的,从235场一直到313场到388场,一直到去年的528场。”

  怎样让现代观众走进剧场,怎能让他们喜欢传统文化的演出?

  江苏省全面推进转企改制,把过去高高在上、阳春白雪的文化演出单位推到了市场第一线,激烈的竞争激发出了演员们的活力。但是他们手中的剧本还是演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老本子,他们的表演方式还停留在历史之中。怎么让现代观众走进剧场,怎么能让他们喜欢传统文化的演出,这成了新的挑战。

  这几张照片是昆剧《1699桃花扇》的宣传照,把古老的昆剧艺术放在地铁里拍摄,看得出来,策划者想赋予昆剧强烈的时代气息,女主角单雯担纲主演《1699桃花扇》的时候,年仅17岁。她是通过海选的方式,最终成为这出耗资千万的大戏主演。

  “就是从来没有想到过,我父母也是长昆剧的,二十几岁都是跑龙套,不可能有机会,我出来正好是16岁,年龄很小。”

  体制改革后江苏演艺集团,招聘了大批的青年演员,江苏昆剧院也充实了很多青春靓丽的后起之秀。如果让他们演出一出昆剧的偶像剧,古老的昆剧艺术会焕发出什么养的活力呢?这是否能给演出市场的运营方式带来更多的启示呢?但是,这个做法立刻引发了资深演员的反对。

  柯军:“让青年演员来演,我们都反对,他们怎么能演得好,小萝卜头小丫头骗子,昆曲还没唱好呢,搞什么,让他们去演。”

  顾欣:“我是要推到市场上,所以我想问你一个,在你不懂昆曲的一招一式,在你选择昆曲的时候,你首先看演员漂亮,还是看他的一招一式好,这个很显然。”

  2006年拍摄的《1699桃花扇》剧组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0岁,这对剧团讲究论资排辈的惯例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来决定产品生产,这个普遍的经济规律却跟无时不在和旧观念产生冲突。 除了演员青春时尚,集团还请到美国的舞美设计,也请到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作文学顾问,男女主角的绣花则是由“苏绣皇后”姚建平来完成。她的工时,每小时要以千元的价格计算。

  但是如此大的投入,去哪里融到足够的资金量?谁会把钱投入并不是十分景气的戏曲市场?顾欣苦苦思索后,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这还要从江苏省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的惠民演出说起。就是每年集团跟政府签订演出合同,企业到农村到基层演出,政府来为老百姓买单,采取的方式是每次演出给予补贴,而节目受欢迎,政府就会预定更多的场次,加大投入。

  顾欣想到,既然江苏省对文化产业有明确的扶持政策,为什么不比照惠民政策的方式,按照先付款后付货的方式来操作《1699桃花扇》呢。于是他请来政府部门审查看戏。这出戏精良的策划和效果然得到了肯定。顾欣和江苏省政府签订:《1699桃花扇》两年之内,要在江苏省学校、社区、农村演出100场,每场补助2万元。这就是200万,而且是“先付钱后付货”,再加上创作基金的100万扶持,股欣拿到了300万的前期投资。

  顾欣:“江苏党委政府对艺术生产,一方面支持改革,,支持你走向市场,对公益文化加大投入,很支持,不是养人,养单位,是养昆曲。”

  (2006年3月17日,《桃花扇》在保利剧院首演,演员谢幕赢得长达12分钟的掌声,1699桃花扇》随后在国家大剧院连演,并和十大国际级艺术节签署展演合同两年来,投入1500万元的《1699桃花扇》,赢利5000万元

  怎样让传统文化走出剧场开拓更大的空间?

  《1669桃花扇》的轰动,证明了即使像昆曲这样被称为百戏之祖的古老剧种,只要创新,一样能赢得观众。京剧《西施归越》、歌舞剧《在茉莉花盛开的地方》等剧目也相继取得巨大成功。歌剧《紫禁城的故事》还在荷兰国家大剧院作为建院首场演出。但是,仅靠演出+票房的简单模式,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还显得单薄。怎么让传统文化走出剧场开拓更大的空间?江苏演艺集团开始了新的尝试。

  秦淮河畔的南京,2500年的建城史,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但是,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它的传统审美,地域风情在逐渐走向边缘。锡剧,扬剧等一大批发源于江苏,曾在南京盛极一时古老的剧种,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不仅是在江苏,在全国很多地方,传统戏曲萧条的现状困扰着很多文化人。

  尽管知道方向,但是文化到底怎么做才能称之为产业?在集团改制以后,顾欣没有一天停止过这样的思考。

  江苏演艺集团总经理顾欣:“如果光是戏,票房,不是我要做的。”

  就在顾欣苦苦思索的时候,他听说了一件事,一个多年前的同事张继平,在90年代初离开江苏交响乐团,下海经商,后来做得非常成功,正准备赞助集团所属的交响乐团500万元的演出经费。

  顾欣:“被我知道后,半路给截下来了,我叫他不要赞助。”

  他就是张继平,当时,他是上海通达能能源集团的董事长,总资产超过20个亿。他一听股欣不要他赞助,不免吃了一惊。很快,两人见了面。

  江苏演艺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继平:“他的意思就是说你给500万,你不可能永远给下去就是,还不如你,能不能过来,过来我们帮助我们一起,大家一起来做点事情就能够把演艺剧团,看看用什么方式,能够把演艺剧团明天做得更好就是。”

  而事实上,曾经在交响乐团演奏提琴的张继平,对于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一直有所关注,他最终被顾欣说服了。他和江苏演艺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了江苏演艺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项目就是建设占地1500亩的中华戏曲文化博览园。

  张继平:“那么你真正做到是以演艺为核心的这么一个,以文化和创意作为主要就是盈利手段的,而不是以其他。”

  记者:“那比如说我们想象里面,京剧这一块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东西和感受的东西什么样的,现在想想一下?”

  张继平:“颐和园里面的那个唱春楼的这么一个三层戏台的一个模式,很可能,比如他的旁边,他是卖文房四宝的,他是龙宝斋等等的就是,但是给人就是一种非常浓厚的一种北京文化。”

  中华戏曲文化博览园的第一期的投资约40亿,资金通过市场运作, 战略投资者投资全部投资到位。而张继平本人更是全部卖掉了经营10年的能源集团公司,将所有资金全部投入进来。

  记者:“你认为你做这一块,这个利润完全可以超过以前的能源公司?”

  张继平:“我相信会超过的就是,因为这,就这一块,文化产业如果说你要做好了的话,你发挥它最大的这种文化特性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里面的东西做不完的东西,非常多非常多就是,我比较看好它的前景。”

  按照公司的计划,中华戏曲文化博览园会在两年半后在人们眼前完全的呈现出来,那个时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整合了演出,商业,展览,旅游等资源的产业链将会呈现出怎么样的生机呢?而江苏演艺集团,也在为这充满了美景的未来寻找更强大的资本力量。

  顾欣:“争取今年能成为演艺类的第一个上市企业的话,这个资本就不是这个概念了,通过产业的运作能到几千倍,下一步,我要带领团队,下一步就是要上市,争取在今年。”

  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经济半小时还专访了文化部部长蔡武。

  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它也有产品的属性,商品的属性,那么我们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整个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那么我们发展文化的思路就是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济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两个轮子驱动,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戏再好,如果你得不到,没有市场的认可,没有人买票去看,没有这个经济效益,你怎么能实现你的社会效益呢,再好的戏不去演,没有市场的检验,没有经济效益,而且也不会产生社会效益。”

  半小时观察:用市场激活文化 用文化影响世界

  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固然反映在GDP、人均国民收入等一些主要的经济指标上,但如果更深层次地看待问题,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拥有伟大的文化。

  不少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仅限于功夫、剪纸、方块字、唐装汉服,事实上,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涵既包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生命力,还包括现代中国蒸蒸日上的活力。我们是一个工业产品的贸易顺差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文化产品的贸易逆差大国,文化逆差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外国人不了解中国,这会越来越限制中国对外经贸交流的发展空间,束缚中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提升。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是为了激活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这曾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然而近20年来,缺少了国家财政供养,绝大部分院团无法在市场上独立生存。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发展的障碍。事实也在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不触及体制变革,无法标本兼治地解决院团发展的沉疴顽疾。只有正视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到绝大多数艺术价值需要通过市场价值来展现,这样的改革才能真正带来活力。

    (主编:孟庆海 记者:付豫 摄像:刘勋、李培、徐胜、陈艳波)

【编辑:卢岩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