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传奇:五入宫廷 四次被盗出宫(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清明上河图》传奇:五入宫廷 四次被盗出宫(3)
2009年08月26日 14:22 来源:cctv《探索·发现》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一刻终于来临了。当摆放在宋徽宗御案上的这幅长卷被张择端慢慢地展开时,一下子便把宋徽宗的目光吸引住了。画卷中繁华似锦、欣欣向荣的东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他的面前。

  这幅长达5米多的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也就是公元1119年到1125年间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时节市井百态,跃然纸上。被画卷中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的宋徽宗称这幅长卷为“神品”。

  大喜过望的宋徽宗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还专门盖上了他这枚特制的双龙小印。从此,将这幅长卷视为珍宝,收入皇宫内府秘藏。

  因而,北宋皇帝宋徽宗就成为这幅传世杰作《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位收藏人。

  从这以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就是后世帝王权贵、文人墨客把玩欣赏、巧取豪夺的目标。在800多年里,它辗转飘零,历尽劫难,演绎出许多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汴梁陷落,古都变成一片废墟。第二年,金兵掳走徽、钦二帝,抢掠无数珍藏北返,北宋至此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难”。

  靖康之难时,据说,宋徽宗听到金银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自己的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从这儿开始,《清明上河图》便在兵荒马乱中被盗出宫,流散民间,不知去向。直到北宋亡国六十年之后,这幅长卷开始在民间神秘地辗转、出现。

  到了明代,《清明上河图》真本又传奇般地多次易主。从诗人李东阳,到官员陆完,又到权倾朝野的宰相严嵩父子手中。后来,严嵩被弹劾,其家产充公,画卷再度收入明朝皇宫。

  但是,明万历年间,这卷画又神秘地失踪了。同时,在宫中却传出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小太监认为这个清明上河图太珍贵了,他就偷了出来。偷出来后,看见那仓库保管的负责人过来了,就害怕了,就把这张图偷偷的藏到御沟里面,也就是下水道里面。但是,这个时候啊,之后连着下了三天的大雨,把这张图给毁了,拿出来全是片汤了。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名画失踪便不了了之。后来,人们才知《清明上河图》落入权势显赫的太监、东厂首领冯保之手。因为,冯保也忍不住在画卷后加了题跋,把他得到这幅名画的时间记录得清清楚楚。名画“毁尸灭迹”的传说不过是他掩人耳目,以避别人追查罢了。

  冯保以后200余年中,此画便下落不明了。而社会上伪本《清明上河图》却广为流行。

  清代乾隆年间,极为喜爱书画的乾隆皇帝,曾命内宫搜寻《清明上河图》真本,虽然找出了一些藏本,但乾隆看过后,皆不满意,便认为真本“上河图”已失传。

  于是,乾隆命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在1736年合力重作一幅。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这就是近世知名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或许,正由于乾隆如此大规模的重作,而人们又以为这位“十全老人”应该没有理由走眼。所以,世人都以为张择端的真本大概的确已从人间消失了。

  到了乾隆晚期,《清明上河图》又神秘地重现江湖,后辗转落入当时湖广总督毕沅之手。毕沅得到以后,经常与其弟毕泷同赏,现今画卷上便有二人盖的“毕泷审定”的印记。

  毕家被抄后,《清明上河图》再入宫中,并收在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皇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与其他书画精品一起,被逊帝溥仪以赏其弟溥杰为名盗出宫外。1932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就任伪满洲国皇帝。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长春伪皇宫东院图书楼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