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在杨仁恺先生编著的《国宝沉浮录》中,他是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顿时目为之明,惊喜若狂。得见庐山真面目,此种心情之激动,不可言状……”
《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历代13个收藏家写的14个跋文,钤章96方。仅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这足以证明溥仪对《清明上河图》的青睐。
或许只有《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煌煌巨制,才可以容得下一代帝王的千秋大梦。
开封的大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它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当时占地500多亩,有僧院64座,养僧1000多人。院内殿阁雄伟、花木葱茏、辉煌瑰丽。皇帝平时巡幸、祈祷多在这里举行,因此,相国寺又称皇家寺院。
北宋宣和年间,在雕梁画栋,巍峨壮阔的相国寺中聚集了不少以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位来自山东诸诚、善画风俗画的年轻画师,他叫张择端。
游学汴京的张择端被屋宇林立,繁华似锦的东京城所打动。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立志要绘制一幅长卷为东京写真。由于初到京城,盘缠用尽,他只得投奔寄寓相国寺。
张择端夜晚给寺院修补佛教壁画,白天则在寺里香积厨的简陋仓房里,潜心作画。
一天,皇帝宋徽宗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驾临相国寺降香。宋徽宗听说相国寺内寄寓着一位扬言要把繁华东京城搬到画中的年轻人。
在香积厨简陋仓房的画案前,宋徽宗召见了正在潜心作画的年轻人张择端。交谈之中,两人十分投机,相见恨晚。酷爱绘画的宋徽宗对张择端精湛的画艺更是赞不绝口,连连叫好。
作为丹青高手的宋徽宗认为,眼前的这位才华横益的年青人是大宋不可多得的绘画奇才。所以,他立即下旨将张择端招入皇家翰林图画院。
进入翰林图画院的张择端请求不能将自己关在皇宫作画,宋徽宗也同意了。为了彰显大宋王朝的富丽与繁华,宋徽宗亲自给张择端命题让他把汴梁的繁华盛景绘成画卷,以示世人。
从此,张择端废寝忘食,潜心绘制长卷。
冬去春来,转眼清明时节来到了,首都汴京城中更是生机勃勃、繁华鼎盛。城内四河流贯,为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人口达100多万。逢年过节更是热闹非凡。
张择端也出现在忙碌的人群中。但是,他出游的目的不是休闲游玩,而是深入街巷观察了解民俗民情为绘画创作做准备。汴河两岸景物似乎已把张择端带进了纯美的意境。
经过数载寒窗,张择端终于创作完成了这幅长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