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奥斯威辛 还原“太原工程队”真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见证中国奥斯威辛 还原“太原工程队”真相
2009年08月25日 09:1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张开明回忆集中营里的难忘岁月。张东伟摄
保存完好的太原集中营牢房遗址。刘林生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见证中国的奥斯威辛

  ——探访日军太原集中营旧址

  波兰南部的小镇奥斯威辛,因纳粹德国在此兴建了最大的集中营而闻名于世。“二战”期间,约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是著名的“死亡工厂”。而作为“二战”世界东方反法西斯战线的主要战场,很多人追问:中国有没有“奥斯威辛”?答案是肯定的。2009年8月15日,时值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64周年纪念,记者紧随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集中营幸存者的后代集聚太原,踏着先辈的足迹探访日军太原集中营旧址,回忆那浸血的峥嵘岁月……

  集中营仅存两间“仓库”

  太原,今天已是繁忙的大都市,而谁曾想在一个国有大型机器厂中的两间不起眼的仓库,就是日军太原集中营仅存的遗址,若不是有心人的努力争取和保护,它几乎就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刘林生今年61岁,他的父亲刘侵霄曾在1940年冬天的一次日军“扫荡”中被俘,后关押于“太原工程队”即日军太原集中营内。被俘期间,刘侵霄与集中营中的其他共产党员秘密组织地下党支部,营救了大批抗日人员。当2007年得知现存于山西机器制造公司的两间仓库即为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时,为了保留这仅存的日寇侵华罪证,刘林生两年来一直致力于集中营旧址的保护,多次使它免于被开发商拆除的命运。

  8月15日,记者与现年85岁的集中营幸存者张开明以及刘林生、刘绍德、刘杰、李纵国、赵笛等十几位太原集中营幸存者后代一起,来到位于太原北大街南、小东门街北的山西机器制造公司院内。70年前那座高墙耸立、戒备森严,占地300余亩的战俘集中营,早已被一排排淡蓝色的现代化厂房所替代。唯独公司后院的西北角,有两排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旧式砖瓦房因被当作仓库而得以保存,静静地遮掩在繁茂的绿树丛中。

  这两间“仓库”正是当年集中营关押战俘的牢房。据介绍,当时这样的牢房有8间,每间牢房长度达150米,面积1500多平方米,最多时住500多名战俘。经记者实地测量,现址仅剩70多米长保留完好。长期以来,保留下来的这两间牢房一直被工厂当作仓库使用,里面修葺了一些隔墙,木架上长年堆放着物品。牢房原貌仍然颇为完整,两边七八厘米高的水泥地台就是曾经战俘睡觉的大通铺。走进去,深邃、黑暗的牢房透着些许阴森,仿佛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血腥气息,令人不寒而栗。

  年已85岁的集中营幸存者张开明先生在女儿的搀扶下,迈着沉重的步伐,再次踏进自己曾经“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十分激动。张开明15岁时参加革命,曾经是八路军晋察冀二分区的战士,参加过“百团大战”,1941年被俘后关押在“太原工程队”时年仅17岁。他回忆:“战俘们铺的是草袋,盖的是破烂不堪的军毯,枕的是砖头;每天只吃两顿饭,不管冬、春,在院里对排两行,就像喂猪一样,也只能吃个半饱,刚刚饿不死……”

  还原“太原工程队”罪恶真相

  据统计,“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设立的战俘集中营有40余个,关押战俘约50万。如果算上日军在各地临时设立的上百个战俘收容所和留置场,关押战俘数量超过百万人。一组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盟军在德国战俘营的死亡率是1.2%,在日本管理的沈阳盟军战俘营的死亡率是16%,而中国战俘在华北战俘营的死亡率高达40%!

  “太原工程队”是侵华日军于1938年6月在中国山西建立,对外名称“工程队”,内部称为“太原俘虏收容所”,直属日军驻山西派遣军第一军司令部管辖。 根据太原集中营幸存者刘侵霄的回忆,“工程队”是一所三进的大院,前院住十几个日籍办公人员,一小队日本兵,50多人。中院住一队伪军,70多人。后院很大,设有门岗、电网,关押被俘人员。被俘人员按“天、地、人、财”等字排号,每字1000人。后院十分肮脏,传染病盛行,每天都有数人死亡,日本人和伪军很少进后院。点名时,他们戴着口罩,站在20米以外,大声喊叫……

  很多集中营幸存者的记忆还原了“太原工程队”的罪恶真相:“太原工程队”是日军疯狂掠夺中国资源的“劳工转运站”;是日军用战俘“养虱子、跳蚤”,研究细菌战的地方;是日军利用中国战俘进行“活体解剖”,为日军伤兵进行“活体供血”的地方;是日军训练新兵,用中国战俘充当活靶子,“用活人练刺杀”的地方!

  在距离小东门街不远的敦化南路,有一处清代建筑叫“观马亭”,它的前面一处叫赛马场的地方,就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用活人练习刺杀的场所。如今的赛马场随着城市的变迁早已不见踪影,但曾经见证一切的观马亭依然屹立。赵培宪就是在日本侵略军刺刀下逃出的唯一幸存者。

  赵培宪的孙女赵笛讲:“当时北涧河是个干涸的河床,日本鬼子把战俘50个一批捆在刺刀架上。因为绑我爷爷的绳子是他自己的绑腿,他深知这个绑腿已经使用多年早已糟朽,于是在日本兵刺杀身边的人刺刀还未拔出的时候,猛地一下挣脱绑绳,一脚踢开面前的日本兵,顺势滚下身后的河沟。幸运的是,当时日本兵练习刺杀的步枪中是不上子弹的,使他最终逃脱了日军的追杀。”

  后来,根据死里逃生的赵培宪讲述的亲身经历,1941年的《新华日报》揭露了这一罪行,至此,日军“试胆训练”的血腥事实才让世人所知。在1956年审判关押在太原的9名日本战犯的时候,被告人住冈义一交代,仅1942年7月26日与8月2日两次,就将俘虏人员340人作为日本新兵“试胆训练”的“活人靶”用刺刀刺死,其中包括50名年轻的抗大女学生。

  集中营旧址保护列入规划

  “‘太原工程队’是当年华北‘五大日军集中营’中最大、最早的,‘太原工程队’旧址也是唯一留存至今的实物遗迹,是唯一保留有牢房的日军集中营,具有无法复制的唯一性和罪证性。” 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国抗战战俘史、赴日劳工史专家何天义自1985年开始就对中国的日军集中营做研究调查,他介绍,太原集中营在包括北平、天津、塘沽、石家庄、济南等华北多个大型集中营中是关押人数最多的。

  根据太原集中营内历任战俘队长的回忆估算,从1938年6月建立到1945年8月结束,7年间,太原集中营关押人数有6万人之多,但事实可能远超过这个数字。何天义根据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目前在华北地区的五大集中营中,旧址尚存的仅有太原这一座。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2007年10月,“太原工程队”旧址终于挂上了“文物单位”的牌子予以保护。在今年“8·15”举行的“太原工程队”部分幸存者和幸存者后代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4周年座谈会上,山西机器制造公司、市文物局、市规划局、杏花岭区委宣传部等有关负责人分别发言,就“太原工程队”旧址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等事宜提出了建议。

  据了解,目前“太原工程队”旧址已经列入太原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体保护规划。根据太原市文物局拟定的保护方案,“太原工程队”旧址将设史迹陈列馆、祭祀凭吊区和监舍区等三大功能区。针对监舍区,文物部门将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原则,首先对日寇战俘集中营旧址遗存的两座监舍建筑进行维修保护,恢复其建筑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再复建几组集中营建筑,力争重现“太原工程队”原貌。

  本报记者 张东伟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